官渡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016年和2017年,滇池、阳宗海水质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根据《昆明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方案》的要求,官渡区高度重视,立即制定了整改方案,已按要求完成了第三十二项“滇池、阳宗海等2个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未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且改善效果不明显。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评价仍为劣Ⅴ类,阳宗海的特征污染物砷年均浓度仍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的问题”的整改落实。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反馈的问题
滇池、阳宗海等2个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未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且改善效果不明显。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评价仍为劣Ⅴ类,阳宗海的特征污染物砷年均浓度仍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的问题。
二、整改目标
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
三、整改措施
1.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和《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云政发〔2016〕3号)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水体达标方案。落实好《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规划(2016—2020)》和《阳宗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规划(2016—2020)》加大滇池流域、阳宗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2.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督察,实施水质月通报制度,以水质倒逼整治效果,确保2017年底阳宗海水质达Ⅲ类水标准;2018年底滇池草海稳定达到Ⅴ类;2020年底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
四、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按照“区域统筹、巩固完善、提升增效、创新机制”的总体思路,官渡区2018年起实施官渡区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把滇池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滇池流域水质改善,以水质达标为核心目标,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高效治污、高标准治污”,以工程整治为抓手,强调河道调水补水,河床清淤除障,强化联合执法,加强日常管理,落实河道“三包”等五项措施,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年度目标逐年稳步提升。2016-2019年,累计完成滇池保护治理投资约26亿元。同时,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相关工作要求,官渡区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河道共6条,截至目前,除六甲宝象河因河道断流未采集水样外,其余5条河道水质氨氮、溶解氧、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四项指标平均值全部达标,已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
2016年1-1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Ⅲ类1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4条;全年断流及实施工程整治河流5条。
2017年1-1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Ⅲ类1条;达到Ⅳ类5条;达到Ⅴ类2条;劣Ⅴ类3条;全年断流及末端截污河流4条。
2018年1-1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Ⅲ类1条;达到Ⅳ类5条;达到Ⅴ类2条;劣Ⅴ类3条;全年断流及末端截污河流4条。
2019年1-1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Ⅲ类5条;达到Ⅳ类5条;劣Ⅴ类2条;全年断流及末端截污河流3条。
2020年1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3条;达到Ⅳ类3条;达到Ⅴ类2条;劣劣Ⅴ类3条;断流3条。
2020年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3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1条;断流5条。
2020年3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2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4条;劣Ⅴ类2条;断流5条。
2020年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3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1条;断流5条。
2020年3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2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4条;劣Ⅴ类2条;断流5条。
2020年4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1条;断流4条。
2020年5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0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3条;劣Ⅴ类1条;断流5条。
2020年6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0条,达到Ⅲ类6条;达到Ⅳ类3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2条;断流2条。
2020年7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0条,达到Ⅲ类0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4条;劣Ⅴ类5条;断流2条。
2020年8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7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2条;断流2条。
五、复核情况
经核实,整改方案中的各条措施均得到了有效落实。
六、自查自验情况
经组织自查自验,各项措施均得到了有效落实,同意通过自查自验。
七、下步工作计划
1.加大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努力完成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任务。
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及部门联系会议,统筹协调、督查督办各责任单位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 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合力解决项目治理中的重难点问题,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形成对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推进的有力抓手。同时认真对照治理项目年度目标任务,逐一梳理分析,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季度、每个月,实行目标倒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让每个人都有时间到、任务完的紧迫感,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按计划完成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任务。
2.突出依法治湖,不断提升滇池保护的执法监管水平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对环境违法“零容忍”,使依法保护环境成为新常态;加强环保、水务、城管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向滇池及入湖河道偷排、乱排污水、倾倒垃圾,以及乱占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从严执法、快处快罚、重处重罚,以严厉的法治手段为滇池保护治理提供保障。
3.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自觉参与滇池保护和治理
滇池治理不是一人之事、一日之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合力攻坚。一是要强化正面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滇池、珍惜滇池、爱护滇池,让保护和治理滇池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行动;二是要把滇池保护治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在参与“包治脏、包治乱、包绿化”治理过程中得实惠,真正认识到保护滇池就是保护自己;三是要建立健全滇池保护治理公众监督、举报、受理、公示的制度和平台,畅通公众参与滇池保护治理的渠道;四是要鼓励媒体加大对破坏、污染滇池行为的报道力度,对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不断营造有利于滇池保护治理的良好舆论氛围。
202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