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的“滇池保护治理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根据《昆明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高原湖泊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问题的整改实施方案》的要求,官渡区高度重视,立即制定了整改方案,已按要求完成了第二十五项“滇池保护治理的问题”的整改落实。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反馈的问题
滇池保护治理的问题。
二、整改目标
2018年底,滇池草海水质稳定达到Ⅴ类;到2020年滇池外海水质力争达到Ⅳ类(COD≤50mg/L)。牛栏江进入滇池的水质达Ⅲ类水。
三、整改措施
1.将滇池保护治理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2.开展滇池流域水质、水资源调查,摸清入湖河道水质和水资源底数,按照“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的原则,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约束条件,将滇池治理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布局。
3.按照“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治理思路,通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科学治滇;通过构建截污治污系统、健康水循环系统、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系统治滇;通过优化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案,少花钱多办事,实现集约治滇;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现依法治滇。
4.完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
5.全面深化河长制。推动河长制工作内涵由单纯治河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河长制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治理升华;推动河长制工作范围由河道单线作战向区域联合作战拓展;推动河长制工作方式由事后末端处理向事前源头控制延伸;推动河长制工作监督由单一监督向多重监督改进;推动河(渠)湖库保护治理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共治转化。
6.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补偿”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完善水质、水量监测体系,将生态补偿与保护目标相衔接、与断面污染量相关联、与保护治理相促进、与领导责任相挂钩。
7.实施“一河一策”水质提升方案。按照“精准分析、精准量化、精准防控”的原则,以35条主要入湖河道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为目标,依据水质目标、环境容量、污染排放途径、控制单元污染负荷削减、污染削减措施,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制定水质提升方案,建立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推动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四、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按照“区域统筹、巩固完善、提升增效、创新机制”的总体思路,官渡区2018年起实施官渡区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把滇池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滇池流域水质改善,以水质达标为核心目标,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高效治污、高标准治污”,以工程整治为抓手,强调河道调水补水,河床清淤除障,强化联合执法,加强日常管理,落实河道“三包”等五项措施,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年度目标逐年稳步提升。2016-2019年,累计完成滇池保护治理投资约26亿元。同时,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相关工作要求,官渡区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河道共6条,截至目前,除六甲宝象河因河道断流未采集水样外,其余5条河道水质氨氮、溶解氧、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四项指标平均值全部达标,已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
2016年1-1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Ⅲ类1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4条;全年断流及实施工程整治河流5条。
2017年1-1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Ⅲ类1条;达到Ⅳ类5条;达到Ⅴ类2条;劣Ⅴ类3条;全年断流及末端截污河流4条。
2018年1-1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Ⅲ类1条;达到Ⅳ类5条;达到Ⅴ类2条;劣Ⅴ类3条;全年断流及末端截污河流4条。
2019年1-1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Ⅲ类5条;达到Ⅳ类5条;劣Ⅴ类2条;全年断流及末端截污河流3条。
2020年1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3条;达到Ⅳ类3条;达到Ⅴ类2条;劣劣Ⅴ类3条;断流3条。
2020年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3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1条;断流5条。
2020年3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2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4条;劣Ⅴ类2条;断流5条。
2020年2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3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1条;断流5条。
2020年3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2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4条;劣Ⅴ类2条;断流5条。
2020年4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1条;断流4条。
2020年5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0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3条;劣Ⅴ类1条;断流5条。
2020年6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0条,达到Ⅲ类6条;达到Ⅳ类3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2条;断流2条。
2020年7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0条,达到Ⅲ类0条;达到Ⅳ类4条;达到Ⅴ类4条;劣Ⅴ类5条;断流2条。
2020年8月水质监测结果为:达到II类1条,达到Ⅲ类2条;达到Ⅳ类7条;达到Ⅴ类1条;劣Ⅴ类2条;断流2条。
五、复核情况
经核实,整改方案中的各条措施均得到了有效落实。
六、自查自验情况
经组织自查自验,各项措施均得到了有效落实,同意通过自查自验。
七、下步工作计划
1.加大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努力完成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任务。
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及部门联系会议,统筹协调、督查督办各责任单位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 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合力解决项目治理中的重难点问题,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形成对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推进的有力抓手。同时认真对照治理项目年度目标任务,逐一梳理分析,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季度、每个月,实行目标倒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让每个人都有时间到、任务完的紧迫感,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按计划完成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任务。
2.突出依法治湖,不断提升滇池保护的执法监管水平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对环境违法“零容忍”,使依法保护环境成为新常态;加强环保、水务、城管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向滇池及入湖河道偷排、乱排污水、倾倒垃圾,以及乱占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从严执法、快处快罚、重处重罚,以严厉的法治手段为滇池保护治理提供保障。
3.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自觉参与滇池保护和治理
滇池治理不是一人之事、一日之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合力攻坚。一是要强化正面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滇池、珍惜滇池、爱护滇池,让保护和治理滇池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行动;二是要把滇池保护治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在参与“包治脏、包治乱、包绿化”治理过程中得实惠,真正认识到保护滇池就是保护自己;三是要建立健全滇池保护治理公众监督、举报、受理、公示的制度和平台,畅通公众参与滇池保护治理的渠道;四是要鼓励媒体加大对破坏、污染滇池行为的报道力度,对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不断营造有利于滇池保护治理的良好舆论氛围。
202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