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官渡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切实为人才成长干事创业厚植丰沃土壤、提供广阔舞台。
自2012年起,官渡区积极实施了“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工程”,采取“人才(团队)+项目”“人才(团队)+关键技术”的培养模式,连续6年先后选拔培养了90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30个科技创新团队;输送了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0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6人、科技创新团队6个;输送了市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28人,科技创新团队9个。
经过不断的培养,2017年云南鸿雁内画艺术研究院的孙鸿雁入围“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龙潜入选“云岭高层次人才”;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蕊、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赵应和、陈海亮入选 “云岭青年人才”;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岳健、丁大为、胡磊荣获第七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李光慧、岳健等被评定为首届“官渡突出贡献人才”。
“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孙鸿雁
入围的领军人才将获得政府和企业为期5年的重点培养;在培养期内,省级财政给予每名领军人才10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同时所在单位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在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上获得支持;至少在1个产业技术攻关项目上得到重点支持。孙鸿雁早在2014年就被我区选拔为“官渡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经过3年的培养先后获得了中国内画艺术大师、云岭工匠、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领军人物、云岭首席技师、昆明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官渡突出贡献人才、滇派内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7年她入选了“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她一直致力于“滇派内画”非物质文化创新产业的传承保护、艺术理论研究及文创产品的研发。其研发的“滇派内画”被列入云南非遗名录,成为云南优秀文化品牌。他与云南艺术学院合作采取开设选修课、办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滇派内画”、学习宣传“滇派内画”技艺。多年来,共培养高技能内画人才250余人、非遗宣传受众1000余人。成立“滇派内画艺术传习馆”,面向社会免费收徒26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弟子46名,有白族、彝族、壮族、侗族、傣族、傈僳族、回族等,为滇派内画艺术提供了传承的土壤。
孙鸿雁
“云岭高层次人才”——龙潜
“云岭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重点地培养、引进和支持200名左右“云岭高层次人才”,龙潜便是此次的入选者之一,将得到一次性工作生活补贴100万元。
他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他在日本丰田集团从事智能汽车研究工作多年,参与世界汽车零部件及系统顶级供应商Denso多项重大项目研究,在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研发上面经验丰富,是Denso下一代立体视觉传感器核心算法的设计者和主要实现者(包括嵌入式GPU和FPGA平台),为该产品7项专利的发明人,是新型立体匹配算法MPV的提出者,并因此获得丰田研究奖。他是大规模机器学习算法F-SMO的合作提出者,基于该算法为德州大学布朗斯维尔分校搭建大数据中心Futuro用于分析引力波数据。先后主持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4个,获得科研经费187万元。
“云岭青年人才”
——张蕊、赵应和、陈海亮
“云岭青年人才”专项是我省着眼提升未来人才竞争力、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而启动实施的一项专门针对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总体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时间,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重点的引进并支持1000名左右“云岭青年人才”,争取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培育造就一支创新创业有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强、支撑引领效果好的高层次人才队伍。驻区的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蕊、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赵应和、陈海亮入选 “云岭青年人才”,并将得到省级财政各50万元一次性工作生活补贴。
赵应和,主要对天体物理的多波段(光学、红外至毫米波)进行观测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激变星吸积盘结构、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星系盘结构以及深场测光以高红移莱曼截断星系等。2010年至2017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获得国家科研经费3157万元。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代表性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论文总引用达到100余次,其中4篇他引次数达到10次以上,最高达22次。其撰写的论文《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有关研究及Superhumpers的测光和分光研究》分别获得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被聘任为APJ、MNRAS、RAA等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陈海亮,主要从事双星(恒星)演化、双星星族合成的研究,在研究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一篇论文他引共计40次,研究成果被写入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专著《Supernova Explosions》中。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级科研经费361万元,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获得省级科研经费100万元。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的较有影响的青年学者,多次受邀在各种学术会议作报告,受邀国际著名天体物理杂志MNRAS担任审稿人并成功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张蕊是官渡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后备人才,通过实施“后备人才帮带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作为专业设计负责人参与了景洪至打洛中缅通道铁路工程、渝昆高速铁路(昆明至蒲草塘段)、瑞丽有轨电车姐勒车辆段、西昌至丽江城际铁路等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及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金各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项和中国电建集团重点研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2篇,EI收录4篇;申请专利5项,已授权3项。被云南省科技厅聘为科技人才专家库的专家;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云南岩土力学学会会员;国际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及《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的审稿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