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区人才办于近期组织了年度人才工作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以更加开放的视角、更加鲜明的导向、更加规范的程序和更加切实的绩效,努力打造更多区域人才工作品牌。
视角更加开放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坚持海纳百川精神,放宽参与口径和条件,在积极发动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进行申报的基础上,引导吸纳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内外央属、省属单位,广泛参与官渡人才工作。同时,结合官渡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新中心”的功能定位,积极指导有关单位申报了“打造官渡人才服务驿站”“全省首家退役军人人才基地建设”等多个项目,区域引领、辐射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导向更加鲜明
为年度项目更加科学、更接地气,区人才办前期深入各行业部门、街道辖区进行多轮调研,问政问需。同时,结合“9+1”重点产业规划,开展了“产教融合模式探索”课题研究,最终确定了年度项目申报的“六项程序”“八个领域”“六个方向”等要求。而后,“农村实用人才精准培养助力脱贫攻坚”等10余个产业项目,均体现了融合服务发展的新思维,“人才+产业”的融合匹配进一步加强。
程序更加规范
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下发《官渡区2019年人才工作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组织体制内外单位踊跃申报,总计征集项目34个,其中“姜景山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参加了市级项目评审并入选“重点项目”。其余项目按照专家初评、复审答辩、社会公示等程序层层筛选、优中选优,最终“引培建领推动基础教育人才建设”等10个项目脱颖而出,予以立项并总计获得60万元经费支持,人才项目确立的规范性、公平性进一步提升。
绩效更加切实
严格落实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有关规定,从项目筹备、实施举措、工作方法、成效指标、创新性评估等5个维度,对立项项目进行质量把控。项目立项后,有关单位将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内容、精细打磨。区人才办将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培训,并严格督导各项目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行业部门主责主抓”“联络员信息报送”以及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确保立项项目落实见效,切实以点带面,“小项目”引领“大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71116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