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和街道党工委进一步抓好社区、机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社区青年党员和后备力量选拔、教育、培养、使用一体化平台,着力破解社区青年党员发展难、社区后备力量培养难、青年党员作用发挥难“三难”问题,通过培养人才、拓展渠道、培养后备力量等措施,扎实推进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为城市基层党建增添新活力。
聚集优秀人才 建好人才家园
优先从优秀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网格管理员、退伍复员军人、外出务工人员、机关年轻干部等六类人群中遴选,把文化知识水平高、思维思想活跃的青年党员聚集在青年人才党支部。党支部成立后,党支部书记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组织委员由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兼任,从每个社区编入1名青年党员(含大学生村官),从街道机关挑选4名优秀青年党员到支部(含西部计划志愿者), 青年人才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12名,其中1名为大学生村官。通过夯实组织机构,筑牢“桥头堡”,建强“火车头”,整合优势资源,建强骨干力量。
畅通入党渠道 增强组织力量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原则发展青年党员。赋权压责,将青年人才党支部发展党员纳入街道党工委发展党员计划,明确机关、社区青年可以直接向青年人才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将机关、社区确定的发展对象确定为预备党员;建立“街道优秀青年信息库”,跟踪了解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定期向街道、社区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发放倡议书,鼓励入党,纳入青年党支部考察培养。加大在青年岗位能手、业务骨干、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做到发展党员标准严格、培养严格、程序严格,不断充实青年党员队伍,提升青年党支部整体水平。两年来,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共吸收4名同志加入党组织。
积极整合资源 培养后备力量
依托太和社区建设者学院、“小巷总理”工作室、段永芬工作室、城市基层党支部学院等丰富的培养载体,建立完善的社区后备力量选拔、培养、考核、任用机制,建立完备的社区后备力量人才库和社区后备力量档案、积极培养优秀年轻后备力量,使社区干部形成以中青年为主的梯次结构;发挥优秀社区书记的特长和优势,围绕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等主题,制定带教计划,开设专题培训和讲座,代授经验、教会方法。对社区党建、基层治理创新探索,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组织开展青年人才到党校开展理论培训、提前试岗锻炼,围绕党的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开展活动;组建先锋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人员摸排等工作,为隔离点、社区运送物资,开展卡点排查、登记,定期开展信息咨询等活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提升青年党员服务能力和工作实战水平。目前,街道已培养青年社区两委党员干部9人,储备青年党员后备力量7人。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责任落实
在街道党群活动中心设置青年人才党支部活动室,确保党支部有固定活动场所,实现支部活动开展正常、场所管理使用规范的目标;实行党员积分制,对党员履行基本义务、开展志愿服务等情况及时登记积分,每季度公开积分,对积分靠前的党员,给予公开表扬、精神激励;从严落实党建责任,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建责任清单,制定工作计划,细化项目任务,定期督查通报,促进工作落实。将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考核评议内容,每年进行综合考评;街道党工委定期听取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汇报;加强宣传引领,定期总结青年人才党支部先进经验做法,宣传优秀青年人才党员先进事迹,形成良好氛围。
下步工作中,太和街道党工委将进一步强化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把好“入口关”,吸收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党组织,真正优化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队伍结构,真正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的人才队伍,为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太和街道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