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社区党建骨干队伍人难选、人难留问题,官渡街道党工委精心筹备、积极组建青年人才党支部,强化后备力量培养储备,助力基层党建再创新、再提质。
灵活组建 厚植“人才沃土”
官渡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打破社区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限制,由街道党工委指导组建,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党支部书记。在前期采取“个人申请、社区党组织推荐、街道考察、组织报备”方式进行全覆盖摸底后形成的青年人才信息库中,重点吸收90后为主的大学生社区干部、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复员军人、务工经商人员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口碑好的青年人才群体进入党支部,集中起来重点培养锻炼。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同步建立网络党支部,扩大工作覆盖面。
分类管理 点燃“人才引擎”
建立青年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实施分类培养。对在家的青年人才党员,安排他们认领政策法规宣传、致富示范引领、矛盾纠纷调解、村务党务监督等责任岗位,开展“承诺亮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对外出流动的青年人才党员,开展经常联系、返乡教育等工作,落实跟踪管理责任,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作用。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组织召开1次座谈会,了解掌握青年党员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对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纳入社区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及时向社区“两委”班子输送。对党员义务履行不到位、表率作用发挥不好的,采取提醒谈话、限期整改等方式进行教育管理。
立体培养 激活“人才效能”
建立街道社区小组三级立体培训培养体系,把集中培训、分类培养和实践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街道整合各类资源,采取党校培训、参观考察、择优外训等方式,每年开展1次重点培养对象示范培训。社区党组织和青年人才党支部承担培养教育主体责任,每年全覆盖开展1次重点培养对象集中培训,党组织书记亲自讲党课;相关班子成员与重点培养对象结对联系,把重点培养对象纳入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依托街道党校、万名党员进党校、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等进行集中培训。社区小组党组织邀请重点培养对象列席支部集中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参与党的活动,同时开展基层党建实践历练,让青年党员和青年人才参与到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实战水平。
管用结合 育强“人才青苗”
坚持“管用结合”原则。将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建立健全青年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不断规范“三会一课”、党员设岗定责制、党员积分制、社区后备干部导师谈话制等长效机制,对党员的工作表现、廉洁自律、完成工作情况,实行半年一鉴定,一年一考核。对表现突出的,进一步强化多岗位锻炼,深入挖掘并宣传优秀青年党员先进事迹,扩大青年党员在党员群众中的认知度;在社区“两委”职数出现空缺时,优先考虑使用青年党员。
下步工作中,官渡街道将结合实际加强管理,将青年人才党支部打造成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蓄水池”,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着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