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带群建激发新活力”为目标,扎实区域化党建、区域化群建、群团共建工作,实现了社区党建、群团工作的全面融合,使党建工作与群团工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建共赢,构建了党群共建的区域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组织建设上实施党建带群建 深化自治共治
自2017年2月在全省成立首家区域化党建联盟和社区“大党委”以来,太和街道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的优势,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将区域化党建的工作成果运用到群团工作,把群团工作放在“大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区域统领、行业引领、两新融合、街社兜底”的党建带群建组织设置,相继成立区域化妇女联合会、区域化团建联合体、区域化工会联合会;同时,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联合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建立区域党建联席会、社区共建理事会,引导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骨干、党组织书记,进入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共建理事会班子,形成党建引领、群团组织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工作融合上实施党建带群建 增强创新活力
一是组织形式一体化。太和街道组织本单位人员、社区人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实现了街道与社区之间党群信息合一流转、党群活动互相渗透、党群工作相依相存的融合,扩大了党群工作的影响力。二是活动载体一体化。定期组织本单位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参与雷锋广场公益活动;街道总工会与辖区公共单位相互配合,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安康杯竞赛、警示教育。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慰问一线抗疫职工活动、开展“72行大练兵职业技能竞赛”;街道团工委开展“青春文明行动”专项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大学习”活动;妇联开展“巾帼美丽家园”和“巾帼文明岗”创建等活动。三是创建工作一体化。街道充分整合党群组织的各类资源,按照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建立党群组织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情况,协调关系,对创建工作统一规划和部署,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作用发挥上实施党建带群建 健全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建言献策。结合官渡区实际,围绕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通过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座谈会、调研会商等方式,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工人、青年和妇女智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良方;二是整合资源力量。拓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内容,强化基层团建水平,以区域化团建联合体为纽带,整合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文化站、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平台资源,充分发挥辖区各单位团组织的资源优势,为辖区内团组织和团员更好地开展团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围绕“志愿服务、关爱帮扶、创业就业、阳光助残、文化分享、场所共建”六个方面内容开展服务,以街道“志愿者工作室”“雷锋广场志愿服务星期五”“爱心银行”为载体,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帮扶活动,接受青少年咨询和求助,为困难青少年开展关爱帮扶、心理健康等服务。四是参与社区治理。太和街道先后成立社区“大党委”、社区工会联合会、社区区域化妇联、社区区域化团建联合体和社区党群微网格,同时结合北京路党建示范走廊工作,出资建成了包括党建“初心暖阁”活动室,协商议事“百姓会客厅”、三社联动百事帮、心理健康驿站等13个功能室于一体的官渡区北京路党群服务中心,免费向社区所有党群组织和党员居民群众开放;坚持社区“大党委”轮值机制,由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按照一月一主题的要求和主动认领的原则轮流负责全年活动,确保了社区治理联系沟通在一线,为民服务在一线,排忧解难在一线。
在运行机制上实施党建带群建 促进基层治理
一是建立党群组织联建机制。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牵头,街道工会、团工委、妇联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信息、交流工作,研究、讨论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建立党群工作联系机制。推行“12578”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由社区“大党委”牵头,党组织成员单位协同参与,每年协同工、青、妇等组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共建活动,共建单位利用部门和行业优势,帮助结对社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选聘建立“专兼职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多元化干部队伍,扩大基层一线兼职人员比例,建立了群团干部交叉兼职、双向挂职、议事协商工作机制;四是健全党建带群建目标责任制,把群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五是建立起经费保障机制,为群团工作配置办公设施、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六是以“两新”组织为重点,选派党性强、素质好、作风正、熟悉党群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两新”党群组织建设,重点做好联系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及发展党员工作,注重从优秀青年、妇女和优秀职工中发展党员,帮助建立党群组织,完善党群组织的规章制度,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积极开展党群工作。
下步工作中,太和街道将继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作用,发挥群团组织的枢纽作用,不断延长群团组织工作手臂,增强服务群众的“集群效应”,努力变“以我为主做”为“整合力量做”,变眼睛盯着党政资源为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变服务群众“等靠要”为走向社会“显身手”,不断提高群团工作的社会化水平,引导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把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设得更加坚实牢固,实现群团政治性更强、群团组织更专、群团力量更强、群团制度更全、群团作风更优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