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官渡区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掘民间非遗文化能人,不断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才,扩容人才资源储备。截至目前,官渡区共公布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8人,去世8人,现有60人。包含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7人,市级传承人14人,区级传承人38人,非遗传承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金字塔形结构。其中,1人被评选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1人被授予“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4人被授予首席技师;打造2个大师工作室,1个云岭工匠金永才创新工作室,3个人才培养基地。
制度创新 扩宽非遗人才准入门槛
2014年,官渡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出一套“有利于保护传承、有利于人才稳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非遗传承人人才队伍建设制度。
为非遗传承人 提供精细化服务
为切实服务好非遗传承人,争取不让任何一个非遗传承人掉队,官渡区积极举办传承人素质培训班、申报培训会、讲座,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人综合素质。
深化非遗人才合作交流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充分发挥各个传习馆的主观能动性,加大传承基地、传习馆(所)与院校、政府、企业、社区的深度合作及跨区合作,以此来拓宽人才培养引进渠道。
新媒体助力 讲好非遗人才传承故事
以非遗企业、馆、局、区四级宣传媒体为矩阵,积极撰写、推送、转发各类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事迹,广泛宣传报导。
下一步,官渡区将通过制度创新优化传承人队伍建设,发挥非遗人才的引领作用,调动非遗传承人和传承人群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提高传承人队伍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发挥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平台作用,有效开展各类非遗的培训、交流、展示等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