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厕所,方寸之间,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以前一提到公共厕所,想必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又脏又臭”,甚至路过都要捂着鼻子快速离开。现在也还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爷爷,前面有一座城堡,快带我去玩!”在官渡森林公园南门外,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不断央求爷爷。而当祖孙两人来到“城堡”前一看,却发现这并不是游乐设施,而是一座两层的公共厕所。这个“城堡公厕”,除了传统公厕设有的男、女独立卫生间外,还专门设置了独立的第三卫生间,不仅有方便残疾人士的无障碍设施,还贴心地为小朋友安装了专用的“迷你马桶”,这个“升级”后投入使用的公厕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自2020年8月云南省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来,通过各街道及行业主管部门梳理排查,官渡区存在有131座三类沟槽式水冲厕所,且不同程度存在设施设备老化、陈旧、破损,地面、墙面瓷砖损坏、污垢严重、长期无人员清理等问题。为此,官渡区按照“三无三有”“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公共厕所新建改造工作。
“夏天可以来避避暑、冬天可以来避避寒。”在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中,官渡区在全市首创市政公厕领域“1+3+N”建设管理模式,将市政公厕、爱心驿站、便民服务驿站、文化宣传阵地一并建设,共同管理,在确保“扫厕所”行动全达标成效的同时,给了环卫工人一个暖心的休息空间,也为辖区居民提供一个便民服务的阵地。
公厕既是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必备设施,也是体现人文关怀与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官渡区从简洁、实用、经济、美观出发,优化调整男、女厕及第三卫生间布局,内、外墙砖及地面砖进行重新铺贴,同时突出官渡元素,丰富公厕功能要素,完善节水便器等卫生间内部设施,并配套环卫工人休息室和文化宣传阵地,提升公厕整体设计感和美感。当然,为了实现改造后的公厕卫生不反弹,官渡区城管局督促业主单位对提升改造的131座公厕严格按照管理标准进行管理,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公共厕所,用整洁干净公厕形象反映城市文明风貌,让使用公共厕所变得随时随地、舒心易行,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
今年,官渡市完成新建环卫公厕1座,提升改造环卫公厕130座。目前,辖区131座公厕提升改造工作已完成。
而作为日产垃圾量1600吨以上(全省最大体量)的官渡区,垃圾房的提升改造也是重中之重。
各个街道的垃圾房是城中村居民和周边商户的垃圾固定投放点,由于投入使用多年,垃圾房使用面积小、排水不畅、清运不便,导致周边垃圾满溢、蚊蝇滋生,大家对其怨言颇多,一直以来也是卫生工作的重点、难点。
“这个垃圾房在夏天的时候异味很大,自从改造后就基本闻不到味道了!”“垃圾房比以前宽敞多了,我们扔垃圾更方便啦!”除了升级后的公厕,新改造的垃圾房也成了大家工作之余的热议话题,大家纷纷表示,现在的的垃圾房可比之前好太多了!
今年以来,官渡区垃圾房改造项目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后,过去的脏乱差一去不复返,实现了华丽转身。改造升级后的垃圾房设计更加人性化,内部均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撞墙,大门、屋顶和内部尺寸均能够满足机械化清运,排污设施完善,外观简洁、美观,有效解决了周边垃圾的规范化投放和清运管理,实现了卫生薄弱点卫生与美化的双提升。目前,官渡区已完成358座垃圾房提升改造,完成率87.1%,剩余53座垃圾房预计于12月31前完成提升改造。
整洁美观的垃圾房,完善的设施设备,也带动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把垃圾减量化落到实处,让投放垃圾这件“烦心事”变为“贴心事”!
官渡区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参与管理,确保环卫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每日清零。借助智慧城市网格系统、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和侨飞企业智慧环卫作业系统,对30余个垃圾分类电子设备示范点实行线上、线下实施监控,在洗扫车上安装了视频摄像头和GPS定位等设备,直观、清晰地查看行车路线及工作饱和情况,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实时监管,合理规划车辆作业。下一步官渡区将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广智慧环卫系统和垃圾中转站智慧化管理系统,为春城市容环境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如今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
让我们携手努力一起来
共同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
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交出满意答卷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 虞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