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官渡区射电天文微弱信号处理技术研发及民用转化研究科技创新团队牵头组织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多名中小学生创作的科普作品《“捕风捉影”—空间高能粒子轨迹直接探测实验》,参加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举办的2021-2022年度“太空探索实验”青少年教育项目实验方案征集活动,经过两轮选拔,从70余个方案中脱颖而出和其他9个项目一起进入最终的决赛方案设计阶段。这也是昆明市中小学生首次在该类航天赛事中进入决赛。
从2021年8月开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毛基荣、杨初源、董亮三位博士分别向参加项目的十余位中小学生讲述了宇宙线物理背景、太阳爆发产生高能粒子机制、空间小卫星平台、CCD探测原理等一系列科普知识。使中小学生认识了宇宙中另一种肉眼看不见微粒—宇宙线高能粒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高能粒子的作用以及探测原理,同学们都感到受益匪浅。
接下来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刘梓程、汤恒懿;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张耀予,三位同学将参加钱学森实验室组织的最终全国总决赛答辩。
下一步,云南天文台将于云大附中创客中心一道将高端天文科普常态化,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天文、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