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甲街道辖区内新开了一家火锅店,没想到现在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么方便,材料准备齐全的情况下,仅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能完成。现在店面已经装修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正常开展经营业务了。”吴先生拿着营业执照高兴的说到,真正做到了为群众“一帮到底”,让群众“只跑一次”。
位于六甲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便民利企窗口,每天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络绎不绝,小窗口彰显着政务“大服务”,最大程度让企业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优”字为要,打造“温情服务” 精准提升窗口服务品质
为方便群众高效办事,结合工作实际,年初街道为民中心协调各业务部门,对照职能职责,逐项梳理出街道、社区实际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41项,其中:31项已在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可以办理,明确了“办什么”。在确定了政务服务清单的基础上,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细化办事情形,对办事材料进行最小颗粒度梳理,共计梳理清单41套,梳理办事情形83种。同时,结合我街道的工作实际,针对多系统重复录入、线上线下申报材料不一致、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仍需同步提交、部分受理平台系统老化等问题,提出了合并办理项、减材料、减程序等意见建议33条。
党建与政务服务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是做优、做好便民服务的关键,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依托“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办事群众解答疑问,引导办事群众到具体业务部门,用耐心细致地态度协调解决困难、问题;针对部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认证”亲情化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结合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办事群众提供饮用矿泉水、老花镜、雨伞、插线板、便民充电器、针线包、轮椅、免费纸笔等便利;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帮办代办、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大大方便企业群众。截止上半年,街道为办事群众免费提供手机充电器40余次、为办事群众提供老花镜20余次、为办事群众填写申请表70余次、为办事群众免费复印身份证等100余次。
“严”字当头,打造“匠心服务” 持续改进窗口工作作风
为当好优化营商环境排头兵,持续做好“一把手”走流程,发挥领头雁作用,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以改进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效果突破口,进一步落实“三个听取”行动,拓宽市场主体与政府交流沟通渠道。围绕“一把手”走流程工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福到为民服务中心大厅充当办事人体验办理《生育服务登记证》、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专职副主任许宏萍体验帮助代办《老年优待证》,针对在帮代办过程中发现为居民群众带来许多困扰,街道积极反映办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的进行了整改,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给上一级领导。
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认真执行人员考勤制度,服务办理AB角制度,避免窗口人员出现空岗的情况。避免多次跑,推出“一次性告知单”服务,将所咨询事务的政策依据、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受理部门、咨询电话等相关资料一次性告知群众及企业,增加服务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改进窗口人员工作作风,街道开展“服务之星”评比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截止上半年,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办理服务事项7523件,接待群众咨询1673人次,群众满意率99.5%。
“硬”字为本,打造“智慧服务” 努力探索新型服务模式
技术赋能,推行“一码办事”。街道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在确定政务服务清单,明确了“办什么”、“怎么办”的基础上,按照高频优先原则,人民调解、社会保障卡申领、养老保险服务、生育服务登记等28个高频事项率先融通。结合大厅的宣传屏幕和宣传册将高频审批服务事项清单进行公示,引导群众“网上办”,倡导“不见面审批”,逐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针对老年人口多等实际,街道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在全面推进基层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能办”的基础上,聚焦老年群体,探索利用“云岭先锋”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新开发的“办事码”功能,将老年人基本信息、证照信息生成二维码,老年人再次办理其他业务时,提供“办事码”平台即可扫码获取办事人的信息,并自动识别填入在线表单,填写对应的办事材料,逐步实现“减材料”。同时,智能机器人“小白”也可以为前来办事的人员提供量体温测量和咨询、引导等服务。截止上半年,“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受理687件,办结687件,办结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