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大力开展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背景下,围绕全市“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官渡区立足基层实际,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党政机关挂职这一链条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选派13家共18名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官渡区相关职能部门挂职,以全周期管理抓实干部挂职工作,为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添力注能。
全链条把关
保证“源头清”
坚持把干部挂职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一是严把人选资格条件关。对于提出挂职意向的企事业单位,严格审核是否具有国资背景,对于推荐的挂职人选,严格把握是否具有对应的科级以上行政级别,杜绝违规挂职,避免“低职高挂”。二是严把人选选派程序关。明确选派程序,由职能部门提出挂职需求,国有企事业单位推荐挂职人选并提出意向岗位,区委组织部双向沟通,最终确定挂职人选、挂职岗位及年限。坚持挂职干部选派与领导干部选用程序一体化,规范开展干部考察,坚持实地考察、一线识别,以程序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三是严把人选廉洁关。坚持“凡挂必审”、“凡挂必听”,严格查核干部人事档案,坚持“无纪检部门廉洁意见一律不得任职”原则,努力构建“亲清”的干部挂职关系。
全方位培养
推动“合力育”
一是实践化锻炼。给挂职干部压担子、交任务,将到官渡区挂职的18名干部集中安排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城市更新改造局等10个政府重要职能部门担任副职,要求党组明确分工,逐人落实到岗职责,充分发挥挂职干部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深度参与全区重要任务和单位中心工作,避免“一挂了之”,真正实现挂职干部历练提升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官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名挂职副局长独立负责一条城市道路建设工作,项目推进情况十分可观,挂职效果得到干部群众认可。二是班子成员帮带。实行“N+1↔1”的双向帮带模式,以单位党组为帮带主体,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作为帮带的具体负责人,采用“协助分管一块领域、单独分管部分科室”的形式提升挂职效能。班子成员从不同角度传授党政机关工作方法和经验,帮助挂职干部尽快适应情况;挂职干部结合工作思路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与班子成员开展交流,形成互帮、互带、互学的良好氛围。三是支部化管理。要求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将组织关系全部转到挂职单位,按照普通党员要求定期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志愿服务活动等,鼓励挂职干部深度融入,不当“外人”,不再简单“搭台唱戏”。
全过程跟踪
落实“全面管”
按照统一标准、实行统一管理,与区内干部同等要求、同等对待,不搞特殊化,引导挂职干部杜绝“混经历”、“镀金”思想,把全部精力用在分管工作和实践锻炼上。一是强化思想引领。遵循“任前必谈”原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专门与挂职干部进行任前谈话,引导挂职干部讲担当、重担当,守规矩、遵纪律,帮助挂职干部过好思想关。二是做好日常管理。按照“一人一档”原则建立挂职干部档案,利用全区干部综合调研、蹲点调研等机会向单位党组、职工群众、干部本人了解情况,动态掌握挂职干部实际表现。对于挂职干部的工作需求、工作不足和实际困难,做到及时帮助、及时提醒、及时解决,让挂职干部“放心干”,摒弃“你来我去”、人浮于事的传统思维。经干部本人申请和组织研判,官渡区2名挂职干部在一年挂职期满后延长挂职期一年,继续为官渡区经济发展尽心献力。三是注重情况反馈。明确挂职干部“挂职期间不再承担原单位工作”,让挂职干部“专心干”。区委组织部结合跟踪情况,定期向原单位反馈挂职干部表现,挂职期满后填写《官渡区挂职干部考核鉴定表》并及时入档,真正做到“给挂职干部一个说法,让挂职干部有一段经历”。挂职干部反映,官渡区的挂职制度,让自己找到了挂职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对机关工作有了新认识,在挂职岗位上不会想“撸起袖子一边看”,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越干越起劲”。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表示,挂职干部带来了外部资源,带来了专业优势,也缓解了基层“人少事多”这一困境,他们与干部职工同吃同干,是推动官渡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