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是云南省一级文化站,始建于1956年,位于昆明市和平新村15号,分中心位于北京路241号,总建筑面积1502平方米,2017年5月提升改造完成后正式开放。中心采用“全开放”、“大空间”的建筑格局,秉承“免费、共享、融合、创新”的理念,布局上动静分明,分区清晰,依托设施智能化、服务人性化和内容多样化的服务手段,打造成为舒适的文化休闲空间、开放的社会交流平台、体现生活美学的公共活动空间。中心平均每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特色培训、文化志愿者培训、讲座辅导、展览、电影放映、非遗体验、养生体育等各类线上、线下免费惠民活动150余场,年均参加人数万余人次,形成了“和润太和(文化节+邻里节)”、“太和云”云课堂、“品味太和”特色培训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惠民长效机制。2021年中心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选为全国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委员会成员单位,成为目前成员单位中全国唯一一家基层(街道)文化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需求链接资源,资源提升发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有力的前提下,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创新开展“党建载体联创、公益事业联办、文体活动联谊”工作内容,激发群众参与度,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和优质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活动的举办。年均150多场次大中型活动进行项目发布,成功吸引优质文化企业、社会组织10余家参与到中心全年文化活动中,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同时分中心空间实现社会化运营,构建全社会参与空间营造的平台,为今后实现社区文化中心空间运营打下基础。
(二)品牌造就空间,空间传播文化。以文化品牌创建为抓手,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创新拓展公共文化空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作为全市最早开展“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中心,通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和润太和-邻里文化节”已经成为中心特色文化品牌;服务对象多样化的特殊性,以“长街宴”、“长者生日会”、“一个人的音乐会”等主题打造满足辖区老旧小区群众需求的“院坝文化节”;以多元化、精品化活动内容为目标打造满足辖区“三高”(高文凭、高收入、高素养)群众需求的“美好生活·品味太和”特色培训品牌,拓宽辖区公共文化服务版图边界,打造文化服务供给新亮点。活用空间,以空间为点向其他活动场地辐射:街巷非遗创意集市、广场文化展览、小区音乐角、院坝嘉年华等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三)数字助力文化,融合提升质量。一是主动链接省级云平台。打造了云南首家街道级网上综合文化服务平台,与公众号“和润太和”一起实现活动线上报名、场地线上预约、在线观看。二是开通“和润太和”直播间,召集辖区“非遗”传承人、优秀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等文化优秀人才直播涵盖舞蹈、体育、文化、民俗等课程。截止目前,云平台总发布240条文旅咨信,总浏览量125万,直播50余场,视频资源时长860分钟实现文化“大餐”送到居民家里。三是上线“和润太和里”文旅服务APP。深度挖掘辖区文旅资源,实现线上文旅服务新体验:通过视频文字VR直观了解辖区文旅商家情况;直接导航去消费目的地;通过参与文化志愿活动、各类文艺活动后获取积分,再用积分换取文旅消费券进行消费。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提高居民公共文化参与度和志愿服务参与度,打造富有太和特色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名片。
三、取得成效
(一)便民:家门口的新型文化阵地高效便捷
以人为中心理念打造的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空间,将太和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悠然气质与居民多样需求相结合,让居民充分享受到“15分钟文化圈”的便利,在家门口就能品赏文化大餐。
(二)亲民:和润太和涵养文明润泽民心
阅读与手工、音乐与舞蹈、非遗传承活动、特色培训、交流讲座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品牌逐步打响,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创新开展文化服务,在最美的公共文化空间,以社会化运营、数字化体验、品质化服务,带来“文化新选择,体验‘心’太和”。群众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加码百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