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太和街道紧紧围绕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注重在制度机制上积极创新,着力构建基层协商民主框架下的多元善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以解决群众问题为落脚点,探索政协委员多元履职模式,实现履职成果与民生诉求同频共振。
一、“杨媛委员工作室”履职模式
“杨媛政协委员工作室”是以市、区政协委员、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媛个人名字命名的政协委员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18年试运作,2019年正式挂牌,工作室按照“六有”标准,有20平米房间作为活动场所,配有社区工作者、律所志愿者实行轮值制度,每月制定活动计划,定期接待来访群众,收集社情民意。杨媛委员本人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参与社区委员工作室组织的群众走访、接访活动,及时了解和收集居民群众的社情民意,并运用专业特长,为社区群众解决邻里纠纷、赡养抚养、婚姻家庭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和进行调解,共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60余条,已经成为辖区“社情民意收集点”“企业法律研诊所”“家事矛盾维修站”。“杨媛委员工作室”被云南省政协评为2020年度云南省基层政协履职创新事例。
二、“网格化”履职模式
今年以来,太和街道整合资源将29名市、区级政协委员就近划分到各社区的不同网格,由相应的社区及网格长联络负责,依托“委员工作室”阵地,搭建“协商在基层·春城面对面”平台,明确委员职责,完善工作机制,设置“社情民意信箱”,通过网格联动,积极组织联系市、区政协委员到社区参与服务群众活动,充分发挥各界别政协委员的资源力量和专业特长。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的前提下,以实地调研座谈、提供咨询服务、走访群众、指导矛盾化解、参与院坝会等履职活动,进一步贴近民生痛点、难点,把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纾困解难,提供优质贴心的履职服务。开展“律师进社区”“街访夜话”“法律讲堂”“民生涉法微课堂”等活动;解决吴井路57号院下水道、化粪池阻塞的问题,商业新村5栋1单元703号住户房顶私搭乱建问题,春城路207号违建等问题都是委员下沉社区履职“协商在基层”的丰硕成果。
三、“微心愿”履职模式
为民办实事“微心愿”活动是官渡区率先推行的政协委员基层履职新尝试,活动依托官渡区政协委员履职APP平台,创新政协委员数字化履职新模式,旨在推动政协委员履职在基层,贴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对面服务群众,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微心愿”首次活动于8月份启动,以太和街道为试点,以服务基层困难群众为宗旨,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收集了首批“微心愿”3个,一经官渡区政协委员履职APP平台发布,就迅速被部分政协委员认领,启动仪式上政协委员和困难群众面对面圆梦“微心愿”,活动通过搭建平台让政协委员与群众深度互动,着力突出政协委员的“人民属性”,进一步为政协委员为困难群众服务搭起连心桥。
今后,太和街道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政协委员要更好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的指示精神,在省、市、区政协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团结各界别政协委员履职于民、履职为民、履职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