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才能符合居民需求,引导居民参与解决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居民的认可。而太和街道黄家庄社区在打造最美街巷的过程中,一个存在了20年的铁棚就成了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位于黄家庄社区东川巷路边的铁棚,承载着一代昆明人的记忆,他是昆明“铁棚小锅米线”的原址,也为东川巷带来了烟火气息。
在社区推进最美街巷的打造过程中,遇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方面认为铁棚是老昆明人的记忆,在铁棚吃一碗米线的习惯已经有几十年了,它现在已经是昆明的一张文化名片,希望保留;另一方面则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提升,现在的铁棚占用了大量的人行道,居民行走不太方便,建议拆除。打造最美街巷的出发点就是要提升居民的人居环境,双方提出的意见就变成了东川巷的民生“大事”。最终,社区还是以发挥居民主观参与治理的理念为主,将居民的需求交由居民来议。
为此,社区按照网格划分,组织东川巷周边的居民开展议事协商会议,按照“一事一议”和基层协商民主的流程,集中对铁棚问题和最美街巷打造问题进行集中商议,形成社区党委领导、网格员组织、居民主导、专干参与的“四位一体”协商模式,最终由居民提出拆除原先铁棚,新建“和睦”文化长廊的方案,既保证了居民的安全出行,又保留了文化气息。
根据居民提出的解决方案,社区充分发挥“吹哨报到”的机制,由社区和街道吹哨,由城管部门对铁棚进行拆除,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养护管理处负责路面的恢复,由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为居民建设新的文化长廊,由居民自发提供民族服饰、乐器等在展示柜中进行文化展示。在各单位的共同配合下,以最贴合居民需求的方式,提升了该路段周边市容市貌,用居民议事协商的这个“小会议”,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民生“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