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太和街道党工委坚持资源整合、多方参与、服务中心,通过抓实基层党建,为社区治理把方向、聚合力、办实事,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三心”工作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答好基层治理“最优解”。
把牢方向盘,筑堡垒“红心”向党。支部规范“标准化”。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规范设置基层党支部,按照“五个基本要求”建立支部规范化台账,结合街道分类定级实际,根据“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先进基层党组织与中间党组织、后进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按照结对共建目标任务和内容,扎实做好共建晋位升级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质量。观摩学习“争先进”。组织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共30余名代表,到佴家湾社区物资局大院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观摩,重点学习资源整合、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等经验做法,为拓宽党群服务建设搭建新思路,把基层党建贯穿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党员教育“不打烊”。依托街道党校、远程教育播放站点、云端阵地,综合利用学习强国、云岭先锋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采取“线下+线上”的模式,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专题,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共计2350余名党员参加培训。
汇聚大合力,联资源“同心”共享。建强“共享化”平台阵地。依托打造“不打烊的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对北京路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盘活辖区单位闲置资源,联合打造共享党建阵地,开设暖“新”驿站,为党员、青少年、特殊人群等群体提供服务。激发商圈党组织活力,与双龙商场共同打造党建历史文化长廊、“红船”红色照相馆,吸引众多党员、群众前来拍照打卡,为20余个党组织提供共享活动阵地,达到了为商圈企业凝聚人气,为商圈经济添加动能的目的。履行“契约化”驻地责任。坚持“三法三化”,召开街道“大工委”联席会议,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太和街道“党建联盟”共驻共建联评协议书》27份,收集需求清单13条,资源清单10条,制定服务清单5项,涉及党的建设、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内容,结合实际动态优化“三张清单”,今年一季度服务清单事项办结率达100%。
办好微实事,铺路子“暖心”惠民。助力圆梦“微心愿”。联动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链接EGO公益组织“初星咖啡屋”,入驻北京路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星星义卖角”,点亮“特殊孩子”就业实践“微心愿”,成功帮助39名自闭症患者顺利融入社会,其中6人成为初星咖啡屋“老”员工,打造“街道社区搭台+社会工作介入”实践新样板,帮助特殊人群及其家庭筑梦、圆梦。倾心举办“微光市集”。沿袭传承太和街道“和”文化精髓,由“云南省百名好支书”佴家湾社区党委书记段成钢,牵头辖区10余家爱心企业(摊主),为广大市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并将所得收益部分用于开展辖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截至目前,街道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共制定民生实事计划8件,已办结5件,办结率62.5%;街道班子成员共制定清单14件,已办结6件,办结率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