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www.kmgd.gov.cn

    团区委党支部:“校社联盟” 打造基层治理新阵地

    发布时间:2023-07-07 09:25:11 信息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6

    官渡区东华路社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开放式无物业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治理难、配套设施不完善、广大群众诉求多。面对社区人手少、团员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率低等问题,东华路社区以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坚持党建带团建,找准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加强与在昆高校联系、强化校地共建,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专业特色、共建特色的大学生社区实践项目,推动“校社联盟”在基层治理中更有为。

    强化青年“引领力”,健全青年学生融入机制。细化“三项”清单。项目开展初期,社区与学校积极沟通对接,紧扣老旧小区居民群众现实需求,挖掘青年大学生专业技能特长,制定实践岗位清单、群众需求清单与服务项目清单,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被动“接单”“派单”,变为社区有的放矢的“出单”和参加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的主动“领单”,有效解决了社区青年工作骨干和资源缺乏的问题。建立“结对”机制。按照基层治理五级网格划分,社区团组织科学统筹社会实践青年大学生人数,分批次、分小组与社区网格“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由班委担任大学生兼职网格小队长,与辖区团员青年一起,组织班级小组定时到社区网格报到,以“结成一对、联手一批、强化一片”的良好成效,弥补了传统依托单位或区域建团模式对城市青年覆盖面和影响力日益弱化等不足,促进青年学生实践活动组织覆盖力和活动覆盖力双提升。明确“服务”内容。结对青年学生按照计划安排,分组别编入“青年先锋管家”、青年志愿服务队等队伍,配合社区网格负责人开展综治维稳、环境治理、文明创建、民主协商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治理第一线倾听居民群众的“知心话”,当好排忧解难的“有心人”,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国情认知,培养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强化青年“组织力”,汇聚青年团员先锋力量。量身定制“服务型”活动项目。聚焦社区群众需求,组织发动60余名青年志愿者做好“倾听者”和“奉献者”,与社区弱势群体精准结对,定期提供心理倾听、老年智能手机课堂、法治宣传等贴心服务;开展少儿科普、课业辅导,举办社区公益艺术周末班,陪伴青少年度过快乐周末……通过服务项目的形式,用“活力高校青年”唤醒更多辖区“沉默团员青年”。精心设计“活力型”活动阵地。大力加强“青年先锋管家”“东华微法庭”“好邻居议事厅”“家门口福利社”“三块三”老年爱心食堂等为民服务场地和自治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绿色环保‘皂’就美好生活”手工皂制作、“怦然心动 邂逅爱情”、青年企业家沙龙座谈会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学有老师、用有教材、干有阵地。不断优化“协同型”工作格局。聚焦社区治理重点领域,依托社区调委会,组织大学生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为社区治理创新出点子、破难题,为社区化解邻里、家庭矛盾纠纷等问题提出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用实际行动服务万家灯火,把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 广泛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开放性,实现高校大学生与东华路社区的双向赋能。

    强化青年“服务力”,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环境。注重培育指导。为每名参加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定制“志愿服务登记表”,根据大学生专业特长及性格特点划分工作小组,构建“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岗后总结点评”实践活动培育链,纪实跟踪实践活动全过程。注重服务保障。由社区“两委”、社区青年骨干担任团建指导组长和大学生帮带导师,带领大学生熟悉社情后由浅至深地参与社区工作,通过开展弱势群体心理疏导服务、流动人口摸排和流动人员心理调查等活动,让大学生快速融入、担当作为、开拓眼界,提高社会工作本领。注重正向激励。结合大学生服务事项、时长、成效等考评情况,把实践表现及时反馈给高校团组织,作为其后期在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优评先、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

    团区委通过“校社联盟”新模式,不断丰富青年发展政策、推进青年服务项目、畅通青年政治参与渠道,教育引导辖区青年和青年学生从“学”起来到“做”起来、从“动”起来到“热”起来、从“实”起来到“强”起来,搭建起青年人与社区双向奔赴的长效沟通桥梁,共同绘好基层“五线谱”、传递改革“好声音”、共奏校社“交响曲”。

    图片2


    主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云秀路2898号官渡区国投大厦1号楼6楼   联系电话:0871—67171373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 0871—65390101  昆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

    滇ICP备19011957号-1   网站标识:5301110005   网站地图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