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太和街道永胜路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聚力“四个维度”建设,打造辖区党建根基扎实、工作机制完善、自治队伍强大、竭力为民办实事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有力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
在发挥党建引领上下功夫,让治理有“深度”。一是优化居民小区“党支部”,扎实基层治理根基。每月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在党建引领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的基础上,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为主线,让党员主动带头参与小区建设,引导居民加强自治管理,提高自主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大党委”堡垒聚合作用,汇聚基层治理合力。同13家“大党委”成员单位组成党建联盟,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收集辖区内需求清单3条、资源清单6条,完成项目清单3条,逐步形成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三是发挥“双报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焕发基层治理动能。自开展“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以来,共有8个党支部、137名党员到太和街道永胜路社区党委报到。今年上半年,“双报到”党员共参与社区组织的基层治理、政策宣传、环境卫生等志愿活动26次。
在用好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让治理有“广度”。一是用活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拓宽基层治理方法。以“吹哨”反映群众诉求、发出集结令,以“报到”引领各部门响应、解决群众问题,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成功发起区级哨1条、街道哨2条、社区哨4条,使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解决铁路公安处拆除公共自行车需求、恢复停车场占用盲道、修复水管破裂等共计解决群众问题7条。二是落实网格治理工作机制,延伸基层治理触角。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服务”新模式,依托现有6个四级网格和6名四级网格长、64名五级网格长,建立网格工作站,推进警务、行政执法力量、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进驻网格工作站,将民生服务、纠纷调解、隐患排查、法律援助等工作融入网格工作站,使服务群众更加快捷、准确、高效。三是打造“四中心融合”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治理阵地。立足辖区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集中的实际,着力打造“四中心融合”基层治理服务阵地,以社会治安、网格化监督、信访接待、矛盾纠纷为服务主线,深入推进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2023年化解邻里矛盾、离婚纠纷、小区矛盾等共18起。
在打通自治脉络上下功夫,让治理有“精度”。一是推进“我爱5+”项目,以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治理。以南窑新区C区为试点,组建以党员中心户、社区民警、物业、居民骨干为主要力量的“我爱5+”服务队,同时延伸五级网格长“管家”触角,对单元楼栋、小区公共区域进行实名包保管理维护,逐步解决辖区老旧小区“物业缺失、设施陈旧、资源匮乏、建设空间小、管理难度大”等难题。二是实现“物委会”全覆盖,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以业主党员、居民为抓手,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在辖区 29 个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全面完成辖区物委会覆盖,截至目前,已依法依规成立物委会 14 个,巩固原有业委会2个。三是分类建立微信功能群,组建线上基层自治队伍。根据安全综治、防汛应急、高龄补贴、食品餐饮等分类建立自治、自管群体,线上定期分享安全应急、气象预备、食品安全等政策知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居民自治功能,及时上报汛期安全隐患,形成人人参与、平安共建的良好局面。
在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让治理有“温度”。一是想民情,办实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居民反映春城路186号院内设施设备老化、屋顶漏雨、大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对院坝进行了更新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二是听民声,解民忧,积极响应群众需求。通过网格巡查、社区电话、物业反馈等多种渠道,听取居民需求,协调解决金源生鲜化粪池外溢、南窑小区管道堵塞等,截至目前共计落实“为民办实事”事项20余个。三是广宣传,拓服务,打造服务型社区。多方位开展医保政策、法律知识、公交“爱心卡”年审进社区等政策宣传和便民服务,2023年共计开展健康义诊、健康宣传16次,普法宣传17次,安全演练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