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板桥街道羊甫社区大羊甫第三居民小组党支部坚持抓实支部党建工作,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建强组织,优化治理体系。围绕基层党组织增强组织力,推动上下联动、条块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织密组织网络。积极融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组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赋予支部决策权、建议权、人事权、监督权、评议权五项权力,进一步延伸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触角;二是深化网格治理。依托党支部开展精细化管理,由小组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支部党员担任小组网格员,整合居民代表、片区民警、社区医生等力量,拓宽收集意见建议渠道,及时解决辖区居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困难,组织党员、志愿者等群体在服务居民、创文创卫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合阵地,提升治理效能。合理布局规划支部阵地,利用115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建有办公区、便民服务区、党员活动室、云岭先锋书籍阅览区、矛盾纠纷调解区等党群服务功能区,实现“一站式”服务居民、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党员教育等功能,推动服务功能最优化,居民空间最大化,围绕党支部服务功能,通过收集居民群众意见,聚焦居民需求,提高服务针对性,建设支部阵地,满足居民群众“小需求”,体现“大服务”,实现了把群众的阵地还给群众,用群众的阵地服务群众。
统筹资源,凝聚治理合力。充分发挥与社区党委、“大党委”单位、各共驻共建单位的联动协作,一是与云南冰鉴律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协议,推行“家庭法律服务顾问”服务,构建个性化的法律服务“暖民”机制,1户居民1天只花1元签订《聘请法律顾问协议书》协议,即可享受全天候保姆式法律服务。截至目前,辖区226户居民全部签订协议;二是利用社区“大党委”平台资源优势,与各成员单位开展共学共建共创活动,如联合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邮电学院党支部联合开展短视频制作培训,让辖区老年群体能更好的使用智能手机分享日常生活的幸福欢乐时刻,受到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凝聚党员,丰富治理内涵。探索管理服务新机制,将志愿服务融入到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中,形成党员、志愿者共同服务居民的工作局面。一是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电动车“飞线充电”、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党支部召开会议多次研究解决,党员、志愿者对居民进行耐心劝导,引导电动车规范充电、统一停放,消除火灾安全隐患。二是结合老党员实际情况,支部制定方便老年党员学习和参加活动的办法,支部委员负责定期为老党员送去党员学习的报刊,并组织党员上门看望慰问,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为辖区125名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爱心体检,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点节日走访134名60以上老年人并发放慰问费,增强辖区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做细服务,延伸治理触角。推广“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了一系列惠民工程。一是便民服务工程。采用多元化、智能化、高效化服务方式,整合户籍、计生、社保等工作内容,形成“一站式”服务,节约办事群众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辖区基本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全覆盖;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工程。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整合集体土地资源,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公开招标招租等形式,盘活集体零星闲置土地,辖区居民集体分配收益实现增长。三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在集体零星闲置空地投资修建居民议事亭,开展路灯亮化工程,安装路灯80余盏,惠及辖区居民300余户、流动人口3000余人。四是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开展“美化乡村”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共清理居民房前屋后堆放的废旧物、废木材、杂物13余吨;五是安保维稳工程。以技防助联防加强小组治安防控能力,在辖区主干道、治安重点防控区安装15个监控探头,覆盖率达95%以上;集体投资资金2.2万元,对辖区216栋居民自建房安装烟感器616个,消除各类火灾隐患,筑牢安全“防火墙”,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