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www.kmgd.gov.cn

    官渡街道多措并举 让垃圾分类普及社区

    发布时间:2024-01-18 15:47:34 信息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0

    近年来,官渡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街道设备建设到示范小区的建成,再到面对群众垃圾分类的理念宣传,官渡街道都坚持将思想教育实地改造有效结合,形成了垃圾分类共治新局面。

    党建引领,意识先行。官渡街道一直坚持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对于意识宣传也极为重视,每月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研究垃圾分类行动,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组织党员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前端分类投放是践行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宣传、引导、监督必不可缺,因此,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党员先锋志愿者通过在不同的场地挂横幅、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环保袋、小礼品等方式和群众交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容易混淆的分类难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等方式,让群众明白分类后的垃圾也能变成可利用的资源从思想上树立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再结合投放游戏让群众留下深刻的记忆,充分发挥“先做带动后做”的效应,通过长期坚持的宣传引导,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居民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提升垃圾分类的回收利用率让垃圾分类意识渐渐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居民的心中,达到人人会分类、人人爱分类的垃圾分类宣传广度。

    科学管理,持续发展。官渡街道在各社区配备了81个垃圾分类棚、生活垃圾投放点90余个、安装小黄狗智能回收设备7台和分类收集容器及设施,并在所有设备上张贴了相应的垃圾分类标识;对于辖区内示范片区的垃圾分类亭棚、垃圾分类桶、标识、宣传牌等都会进行定期的维护,每日对清运公司进行监督、对垃圾分类点进行清洗消毒,并保持各点位整洁干净,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截止目前官渡街道已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活动85余次。

    调研分析,督查有效。官渡街道每月保持不定时的对辖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研,包括公共机构、学校等,保证辖区内的垃圾分类工作的正常实施。结合7+1专项行动”,官渡街道不定时对辖区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巡查,截至目前,共整改垃圾分类相关督办7起,辖区内的垃圾分类示范亭都已清洗,并督促各社区做好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官渡街道辖区内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工作分别由专业的清运公司进行处置,由官渡街道每日对各公司进行监督,保证辖区内清运工作的正常运行。有害垃圾集中投放,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均安排了相应的督导员负责点位分类督导、二次分拣及宣传,对于桶边督导员,官渡街道都会进行定期培训,以便更好的劝导居民进行准确投放;小区内垃圾分类投放后,都将由专业的环卫公司进行清运,每日清运两次,清运完后需对垃圾分类桶进行全面清洗。

    示范点位,设施齐全。截止目前,官渡街道已打造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四个,分别为艺术家园社区翠逸园小区、边防家园小区、云秀社区云岭星河庄园小区和季官社区官南城小区,四个小区严格按照官渡街道示范片区的标准执行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实行生活垃圾“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街道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情况进行监督,不定时对辖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对接、整改;每月还会对各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或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日常管理维护。其中边防家园小区因工作突出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典型观光点,省市区领导多次现场观摩,周边五个县市区前来学习交流。

    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官渡街道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工作,通过打造“党建+垃圾分类”、驿站和“官渡区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两网融合”分类屋的模式,打造官渡街道亮点示范小区。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志愿者、网格“四位一体”作用,使垃圾分类工作逐层逐项落实,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创新基层垃圾分类工作方式,将垃圾分类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依托党员“三双”等党建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桥头堡”的作用,为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垃圾分类



    主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云秀路2898号官渡区国投大厦1号楼6楼   联系电话:0871—67171373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 0871—65390101  昆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

    滇ICP备19011957号-1   网站标识:5301110005   网站地图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