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www.kmgd.gov.cn

    《云南日报》点赞官渡区“四下基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4-06-24 10:36:44 信息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39

    从会场到现场,变坐诊为出诊,干部作风大转变,治理效能大提升。近年来,昆明市官渡区持续深化运用“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一线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推动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办更多造福群众的好事、实事、难事,切实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图片1

    一线察民情科学作决策

    在老旧小区、城中村、出租房等地,电动自行车回流入户停放、飞线充电等问题屡禁不止,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金马街道曙光社区老旧小区多、常住人口多,公共空间缺乏,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问题也不少。

    如何破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顽疾?曙光社区的办法是:践行“四下基层”,奔到一线去,到群众中间,把问题找准找实,把民情摸清摸透,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片区、院坝为单位召开居民大会,听取关于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民意需求。对未参会的1116户居民,组织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建议,确保问需于民不漏一户。根据梳理出的缺少充电桩、停车棚太小等15项问题清单,社区党委组织召开民主协商会议,倡议通过完善停车棚、智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破解充电难、停车难问题。

    在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基础上,社区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动标本兼治管好“小电驴”。

    运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联动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现场勘查,针对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的院坝,制定“一院一车棚”改造方案,将原有车棚升级为智能车棚;针对不在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的7个院坝,采取物业公司出资、引入第三方运营、居民协助自管的方式,对停车棚进行提升改造;针对集中停放点空间不足的院坝,找准居民利益和维护辖区安全的平衡点,整合小微地块、绿化等公共空间资源,建设新的停车棚。

    目前,曙光社区89个院坝实现停车棚、充电桩全覆盖,6000余辆电动自行车全部进入小区规范化停车棚。社区还安装了视频监控、后台管理、消防等智能系统,设有智能充电设备3000余个,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即可自动断电,有效预防和减少过充过载引发的安全事故,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线解矛盾,全力促和谐

    扎根基层、耕耘基础,走近群众、化解矛盾。官渡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不懈努力,把分散在各个街道、社区的一个个小家庭建设成和谐幸福的“小家园”,进一步营造全区“大平安”环境,促进全市“大稳定”。

    如何建设平安社区,构建和谐家园?官渡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四下基层”为抓手,多形式开展送法上门、送法入户、普法进社区等活动,帮助居民甄别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各类骗局,做到一线普法宣传和矛盾纠纷调解齐头并进。

    太和街道调整充实基层网格,将61个四级网格细化为387个五级网格,配备387名网格长、463名楼栋长,建立“网格员+调解员+代办员”社区矛盾化解机制,变被动化解矛盾为主动解决问题,实现矛盾化解阵地前移。关上街道巫家坝社区党总支探索建立了“1+N”网格小队模式,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已处理纠纷4起,投诉100余件。

    一线抓落实,齐心办实事

    把工作推进到一线,把服务落实到末端,扎实办好群众实事,是官渡区深化基层治理的有效尝试。

    近年来,六甲街道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打造聚合各方优势资源的会展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及工会驿站,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全力解决企业需求。街道便民服务站在原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便民饮水区、办事指南自取区等基础上,引入建行自助服务机,方便办事群众按需选择、高效办理服务事项。

    六甲街道把“四下基层”作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为民办事、推动发展的有力抓手,持续加强城市基层治理和服务改善民生。

    在小板桥街道林岸馨宸社区,社区党委整合党建、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将公安、城管、下沉干部等纳入网格队伍,创新实行“格内直呼”模式,实现“一网统筹、事事入格”。网格内的党员干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一站式”为小区居民帮办代办党组织关系转接、准生证、就业创业登记证等便民服务事项。网格志愿服务队还适时组织开展义诊、义剪、邻里互助、美化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官渡街道海宏社区,社区党委着力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和居民区党支部,建立健全社区兼职委员制度,推进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强化资源互补、服务共享,做实做细“三张清单”,解决了小区楼梯破损、路面维修、交通信号灯安装等民生实事30余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迸发新活力。

    短评:基层治理须“下之有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基层基础夯实。官渡区持续深化运用“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在“下之有为”中办更多造福群众的好事、实事、难事,其做法值得借鉴。

    抓好基层治理,就是要贴近基层实际抓治理,下到基层一线察民情、解矛盾、抓落实,从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抓起,让力量在一线聚集、对策在一线提实、难题在一线破解、矛盾在一线化解,着力凝聚“下”的力量、激活“下”的动力,以“下”促有为促善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群众打交道最多、了解群众需求最真、服务群众最贴心。基层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在治理中打头阵、当主角,着力优化治理机制、畅通治理渠道、盘活治理力量,以上下贯通、一体联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激发协调有序、推动有力的治理效能,推动服务下沉、资源下沉、力量下沉,不断打通治理中的末梢堵点淤点,让党员干部有为、治理有效、群众有感。

    主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云秀路2898号官渡区国投大厦1号楼6楼   联系电话:0871—67171373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 0871—65390101  昆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

    滇ICP备19011957号-1   网站标识:5301110005   网站地图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