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以“稳规模,提质效,促增收”的工作思路,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夯实壮大各社区集体经济,带动促进居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多渠道推送就业信息 以帮扶稳就业
街道创新“党建+就业”模式,依托街道及社区“兼职委员制”,与成员单位结对共建,及时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优先为辖区居民提供就近用工信息。同时,坚持在思想上重引导、在行动上广宣传,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模式,开展岗位信息推送、就业政策宣传服务。线上充分借助微信工作群、朋友圈、村村响、公众号等各类信息平台发布用工信息;线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载体,为求职人员提供相关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服务,积极为企业和就业者搭桥,开展各类招聘活动,集中帮扶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劳动者实现就业。今年以来,街道为辖区居民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31个。
多项目发展促进增收 以产业带就业
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在福保社区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党组织+村集体+企业+居民”的模式,把集体原有的老旧厂房,整体打包公开招投标,引入了福保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集体厂房5万余平,实现租金增长近三倍。同时,街道围绕福保“球类运动村”定位,打造山海生态体育运动、海华体育等5个体育公园,涵盖足球、网球、羽毛球、篮球等多球类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先后承办了青岛西海岸女足集训营、第二届“中国联盟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赛事。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与体育赛事的引流赋能,成功吸引如半岛铁盒、姆们小院、市象庭院、无二咖啡等更多更丰富的网红业态入驻辖区,在实现村民集体经济收益上涨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多形式培育技能人才 以创业促就业
为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创业就业技能,街道党工委结合居民就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积极组织技能技术培训和引导性就业培训,把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拆迁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就业培训范围,根据辖区居民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特长技能、培训意向等信息,科学设置多样性的培训内容。陈家社区、新二社区开展中式彩色面点、西式面点的技能培训,邀请专业老师从选取食材、用量配比、手法技巧、火候掌握等流程及技巧展开面对面、手把手、互动式教学;福保社区组织辖区80余名居民开展收纳整理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通过讲解+实操的形式,让居民学习掌握收纳技能,促进居民就业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