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上村党支部隶属于官渡区关上街道关上社区党委,村组占地面积约320亩,村民自建房254幢,在册村民389人,流动人口4000人左右,支部现有党员25人。近年来,关上村党支部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中村治理效能,创新“1+4+N”工作法,开创城中村治理新格局。
一、夯实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
强化党组织的凝聚作用,自2021年换届以来实行党支部书记和居民小组长“一肩挑”,为党支部全面领导村小组各项事务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党支部共有党员25人,35岁以下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轻党员2人,均吸纳进入党员志愿者、网格员队伍,作为支部后备力量培养。注重“线上+线下”抓党员教育,结合党员工作生活实际,将组织生活挪到晚间、周末,采取实地教学、身边典型教育等党员接受度高、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方式抓好党员日常教育。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挖掘全职妈妈、青年团员、企业商户、网约车司机、外卖快递小哥等力量,充实网格队伍,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等方式,开展燃气安全、电动车管理、城中村治理等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二、围绕四项重点,激活治理效能
(一)创新“巷长制”工作模式,延伸网格治理触角
为有效破解城中村治理痛点难点,关上村党支部班子探索建立“巷长制”工作模式,形成“1+16+9”工作责任制。依巷为尺、明确权责。结合村内自建房区域16横的布局特征,划分16个网格责任区,提出“1+16+9”工作责任制,即建立1个网格管理小组;推选出16名巷长(由11名党员、5名志愿者担任);工作中做到“9个及时”(平台搭建、资讯传达、信息更新、问题排查、矛盾调处、关怀送达、反馈跟进、管理监督、信息报送9个及时)。分治到栋、责任到户。建立“党支部—巷长—楼栋长(房东)—租户”四级责任体系,以自建房为栋、出租间为户,设立出租屋管理楼栋长制,明确每一栋出租屋的房东为该栋楼栋长,对楼栋全部事项负总责签订责任书(协议)254份、建成家庭“户籍”档案254份,巷长按月督促楼栋长在“安家昆明”APP及时更新租户信息,确保流动人员管理及时、到位。协同共治、常态长效。发挥楼栋长、巷长“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党支部、村组和村民、租户、商户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传声筒”和“连心桥”,依托“巷长制”积极开展创文创卫、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消防安全检查、电动车入户排查等各项工作100余次。
(二)聚焦居民群众需求,拓展党群服务功能
关上村党支部以强化基层党建、突出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办事、密切党群关系为目标,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引领社会治理的能力。聚合阵地效能,提升党群服务水平。新建3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服务阵地,整合党员活动、居民议事、村民课堂、图书阅览、舞蹈健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设立“学雷锋”党员志愿岗,通过轮值方式每天向居民群众提供紧急充电、便民资讯、热水供应等服务10项。深化“两访一聚”,及时回应群众需求。探索推行党员干部每周“走访”察民情,居民群众每日“随访”诉民意两项工作制度,广泛征集居民诉求、反映问题,梳理汇总形成《为民办事清单》,解决困境儿童帮扶、居民就业推荐、社保缴费等问题20余件。以活动聚民心,自党群活动阵地建成以来,关上村党支部充分结合居民需求和工作实际,开展普法宣传、义诊保健、欢庆联谊、知识竞赛、红色观影、帮扶助困等活动24次。办好“村民课堂”,党群融合成效明显。链接街道、社区、银行、云南省检察院、官渡区刑侦大队、官渡区医院等资源,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村风民风建设、就业技能提升、反诈宣传、健康知识讲座等课程10期,通过“走新”更“走心”的课程设置,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强化村风民风建设。
(三)规范“阳光议事”程序,民主决策向优向好
执行议事决策机制,形成民主法纪新风尚。党支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常年聘请法律顾问,有效规范村组“微权力”运行。年内表决股红分配、节日慰问、医疗补助等重大事项19项、化解市场经营、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4起,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构筑“8+X”议事主体,集民智解民忧议出实效。由社区党委、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居民小组党支部、辖区公共单位、辖区企业(商户)、党员、户籍居民、出租屋租户以及其他人员构成议事主体,形成事前依托“两访一聚”问需于民、事中实施民主监督问计于民、事后组织验收评审问效于民的闭环机制。截至目前,关上村共开展议事活动10余次,直接参与协商议事人数达80余人,完成8个项目,重点解决村内道路修缮、保通疏堵、化粪池堵塞疏通、绿植树木管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15项。
(四)盘活资源强化发展,共驻共建共享格局优化
村企合作,盘活经济。党支部班子积极转型,开拓创新,引进企业投资,充分发挥企业资金、规模、渠道优势,盘活村小组闲置院落、厂房、空地、人力等资源,先后建成中石化加油站、天成学校、野生菌交易市场、大型物流中转站、赶起了老“关街”,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同时解决村民就业20余人,流动人口就业近百人,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可和点赞。此外,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民福利待遇,股民分红稳定增长,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较2013年增长146%。联动共建,互利互惠。与辖区企业、商户等3户充分共建联建,通过一对一结对帮助辖内困难群众,提供生活帮扶、人文关怀、就业扶助等暖心服务10余次;辖区7家企业积极参与村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等工程建设,捐赠爱心款,村内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双赢效应明显。共驻共享,合作共赢。党支部以党组织共建为轴心,通过整合力量,将市场、企业、共建单位党员、职工等11人纳入社会治理队伍中,组建联防联控队伍,积极参与辖区内治安巡查、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帮扶助困等志愿服务。建立村企人才共建机制,建立联社大学生人才与企业对接就业服务,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N方协同发力,提升多元协同质效
结对共建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与中共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总支委会及第一支部委员会签订《基层党组织党建互助共建协议书》,联合开展反诈宣传、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认真落实“调优、扩先、提中、治软”行动要求,与关坡村党支部、双桥社区双桥村第二党支部分别签订《官渡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结对共建协议》,制定结对共建计划,落实共建工作措施,通过互学互帮、交流跟班,促进党建水平共同提升。深化经验推广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关上村党支部积极总结经验,做好交流推广。在关上社区党委的统筹协调下,将“巷长制”工作经验引入昆明和平海鲜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官渡分公司党支部。结合市场实际,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建强组织“聚力”、拓展阵地“聚气”、精细管理“聚焦”、融合服务“聚心”,不断提升市场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党支部统筹将党员、联防队伍等力量整合进入海鲜市场联勤联动站,作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深度参与市场及周边城中村社会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