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抓准关键点、向实处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最大程度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党建+队伍”,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强化社区干部培育。通过建立科级领导干部与社区治理专干帮带培养机制,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工作评价,促进社区治理专干综合素质提升,推动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针对党支部书记、社区“两委”干部、基层治理专干、流动党员、新发展党员等不同主体,依托街道党校、“太和开讲啦”等平台,分类分领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切实提升社区干部履职能力、基础党务业务水平、服务群众的本领水平,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干部队伍。注重多元力量叠加。聚焦承诺践诺活动,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党建+微网格”模式,将在职党员、社区党员、联系点人员、网格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纳入消防安全、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矛盾纠纷、养老服务等链条。明通路社区链接辖区的云南嘉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老年人免费提供理疗按摩,上门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已探访老年人1440人次,解决困难200余条;排查单位、排查商户623家,督促整改燃气问题162家,对辖区596家用气单位进行安全检查,进行燃气安全培训和消防安全演练7次、覆盖群众1900人次。
二、“党建+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用心做好“微宣讲”。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入户走访、设置宣传咨询台、社区居民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围绕近期高发的五类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案例开展集中宣传,不断向广大群众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电信诈骗、扫黑除恶、平安建设等法律法规,提高宣传覆盖面,守好群众“钱袋子”。用心做好“微服务”。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行共商共议、宣传宣讲、走访接访、谈心谈话等,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协商利用国企、商圈、私企、宾馆等资源,提供既有场地及硬化、雨棚等配套设施,努力减轻各方负担,投入使用25个充电点位、约250个充电口。常态化开展“微服务”,实现群众“点单”、平台“接单”、党员“兑单”的三向匹配“供需”模式,广泛开展法律咨询、义诊义剪、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2个,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6个,招募为老服务志愿者90名,累计服务老年人710余人次。
三、“党建+自治”,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实时在线“微调解”。建立社区、居民小区党支部、居民议事服务委员会、物业“四方协同”议事机制,将辖区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吸纳到社区劝和调解小组,结合“433”法律服务下沉深度参与协商治理、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化解各类纠纷200余件;居民自己协商高效解决问题32件。创新开展“微自治”。和平路社区通过开展黄家庄小巷民生小实事项目,改善了居住环境,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居民小区邻里之间的舞蹈队伍、合唱队伍、书画队伍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发动社区党员、居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为独居长者上门送上“私人定制”精彩的表演和温暖的关怀,打造“小巷故事会”“院落剧场”“一个人的剧场”等服务品牌;通过党员带动居民群众参与自治服务,极大地提升了老旧小区院落的管理水平,推动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