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资源优势,通过搭建人才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平台,推动人才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强大动力。
党建引领
把好人才工作“龙头”
落实好街道党工委抓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坚持党工委书记全面负责,党工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基层党建办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持续推动人才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择优吸纳人才进入基层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开展实践锻炼,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干事创业能力,将党组织班子成员与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结对,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集中学习,促使新党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获得“双提升”。
分类培育
筑好人才“蓄水池”
一是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人才库。探索建立“集中培训+导师帮带+实践锻炼”培养机制,助力新人步入成长成才“快车道”。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组织基层干部“走出去”,组织开展观摩学习3次,提升社区干部基层治理能力。建立以老带新“传帮带”培养计划和“薪火”计划,依托官渡区青年人才党支部学院、昆明市名书记工作室,将社区后备人员分批安排到东华路、曙光社区跟班学习,通过挂职锻炼、教育培训、活动策划等方式,逐步构建社区干部成长体系。组成“青蓝结对”21组,建立培养联系机制,科级领导干部、社区党委书记双导师帮带培养,着力提高基层治理专干的综合素质。二是企业专技人才充实基层治理队伍。依托“官渡英才”引培行动和“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创新机制,摸排辖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五〇试验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等公共单位,建立专业高层次人才库,在
册人才715人,丰富高端科技人才资源,厚植科技创新人才优势。
优化服务
打造优良“人才生态”
一是丰富宣传方式,推动政策落地转化。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将“政策上门讲”“千名干部联万企·暖企兴商促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组建13个“政策服务团”,将人才政策送进社区、企业、园区,对“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官渡区人才政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民企人才职称申报等系列政策进行详细解读,面对面交流解答政策适用条件、申报流程、扶持奖励等,确保企业、人才能够准确理解政策内容。2024年,街道组织开展集中宣讲6次,服务人才千余名,“政策服务团”为
企业上门服务65次,累计走访用人单位1310家,解决困难和问题120余件。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坚定人才“筑巢”决心。配备春明景和、惠客公寓、芳华里等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子女就读、配偶就业等生活支持,构建人才“吃、住、用、行”全方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注重人文关怀,积极组织开展“金秋助学”、职工篮球赛、职工体检、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等活动。依托12个暖“新”驿站及街道18个党群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共享会议室、共享健身房、员工食堂等共享空间以及法律咨询等优质服务。
示范带动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一是发挥专业人才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街道充分借助人才专业力量开展重点工作的前期调研、发展规划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提高“融智”成效。联动区委政研室、专业法律团队等力量形成《金马街道征地拆迁法律风险及预防分析报告》,将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以往经验教训相结合,汇编形成征迁“错题本”、实战“红宝书”,举一反三推动同类问题依法依规解决,切实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征迁安置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二是发挥行业标杆在人才建设中的模范带动作用。街道厚植先进典型成长沃土,不断培育新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激励辖区人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云南滇约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何焕奎师傅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东华路社区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杨晓玲、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总厂总装分厂调试工程师杨治能、云南云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沐春获评“昆明市第二十四届劳动模范”,通过积极推荐、争创行业标杆为辖区广大劳动者树立榜样,激发广大人才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