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官渡区以“优环境、强服务、促发展”为主线,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重磅推出年度“十大惠企实事”,涵盖执法规范、审批提效、融资畅通、法治护航、市场开拓等关键领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通过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流程、设立税务发票“绿色通道”、搭建企业“会客坐诊”合作平台、推广“暖心码”、即时反馈等具体措施,着力破解企业办事堵点、融资难点、发展痛点,助力企业轻装前行、稳健发展。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护航企业减负增效。
年度目标:加强行政执法群众监督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等渠道信息共享,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经营者等作为营商环境监督员,每季度参与“涉企执法监督行”活动,通过实地参与、场景体验、现场问答等方式广泛征集问题线索,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实现涉企行政检查进一步精化、行政许可进一步优化、行政处罚进一步衡化、执法监督进一步强化。
优化发票提额程序,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年度目标:进一步优化提升税务发票申领、提额程序,设立发票额度“绿色通道”,联合商协会、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方筛选需求企业,提供“专员对接+远程预审”服务,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实施优先办理,审批时间从5天压缩至2天。
实施项目绿色审批,服务项目快速落地。
年度目标:组建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审批服务专班,建立“绿色通道”服务预审预研机制、“首席服务官”和联席会议制度,分别授权各审批部门1名分管领导为本部门审批服务“首席服务官”。在遵循基本建设程序的前提下,采取“优先办理、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帮办代办”等措施,实行“一家牵头、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服务,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搭建“会客”“坐诊”平台,助力企业合作共赢。
年度目标:拓展“营商环境会客厅”服务功能,搭建企业“会客”“坐诊”赋能平台,以政府为主导,邀请优质规模企业及商协会,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帮助企业建立供需关系,形成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共赢”的格局。
完善问题反映渠道,分类化解迅速响应。
年度目标:在全区各部门、街道、社区实现营商环境扫码评价投诉全覆盖,上线发布官渡区营商环境有呼必应“暖心码”,涵盖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和政务服务、文明执法监督功能,力争企业问题“码上解决”、执法行为“码上监督”、意见建议“码上办理”。
强化惠企政策供给,精准直达便捷高效。
年度目标:持续深化“千名干部联万企”工作,主动拥抱数字经济,发布惠企政策包“一码查”,上线“官小服”AI惠企政策助手,推动政务服务转型升级;组建“政策宣讲官”队伍,搭建区级投资服务平台,整合产业园区、楼宇、市场等运营管理方及中介服务组织开展政策培训、咨询、申报,拓展惠企政策惠及面和精准度。
实施融资畅通计划,准确对接高效赋能。
年度目标: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依托“融信服”平台,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精准快速直达企业。深化“千名干部联万企 暖企兴商促发展”工作,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形成“申报清单”,审核企业后形成“推荐清单”,各银行机构根据授信审批条件作出信贷决策,对推荐内的小微企业开辟绿色审批快速通道,实现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应贷尽贷。
聚焦楼宇环境整治,提升品质增强吸引。
年度目标:全面排查官渡区重点商圈、楼宇周边突出环境问题,每个街道选取不少于1个商圈或楼宇片区作为集中整治重点,对违法违规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促进经营环境与生活环境整体“双提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官渡。
依法处理涉企纠纷,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年度目标:深化构建“预防—调解—仲裁(审判)—执行”全链条联合机制,对重点产业园区、商圈开展“法治体检”,覆盖建筑、商贸、餐饮等领域的用工高风险企业,强化对企业规范用工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加大涉企劳动纠纷协调处理力度,切实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推广“云企出海联盟”,鼓励企业拓展市场。
年度目标:组织辖区内贸易企业及商协会积极加入“云企出海联盟”,充分发挥云南省驻美国、澳大利亚等31个国家商务代表处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100个海外推介展会名录,组织企业“抱团出海”开拓国际市场范围,进一步增加外贸企业数量,助推全区对外贸易稳增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