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桥街道党工委坚持系统思维,着眼就业全链条,通过“靶向培训+定向输送+全域护航”的服务模式,将就业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无地可耕”的焦虑转化为“持证上岗”的底气,为基层就业探索出可复制的“小板桥经验”。
靶向摸排,精准定位就业需求
街道依托193个社区网格开展“敲门行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摸排失业人员技能短板,同步对接辖区东聚汽配城、中林建材城等辖区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数据分析锁定电工、叉车操作工等紧缺岗位,精准制定“15天速成班+终身技能更新”培训计划。培训班吸引四甲、金刚、云溪等社区的拆迁安置居民参与,课程设置涵盖电路检修、装卸机故障排查等25项实操项目,实现“结业即上手、持证即上岗”。
校企联动,打通产教融合渠道
街道与辖区64个市场深度沟通合作,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全力打通产教融合“快车道”。培训期间,企业技术骨干驻点授课,将最新的行业技术、操作规范带入课堂,让学员们接触到前沿实用的知识技能。学员结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过渡”。金刚社区学员李师傅感慨道:“从前担心拆迁后生活没着落,现在参加培训,等拿到证就能靠技术吃饭,心里踏实多了!”像李师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都得益于校企联动模式。该模式的实施,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优质的学习与就业机会,也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适配的技能人才,实现了多方共赢。
全域护航,构建就业生态闭环
构建“党建领航、多元共治”的全方位服务闭环,为居民就业创业保驾护航。强化政策扶持,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职业规划,让居民明晰职业发展路径;开展法律咨询,为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答疑解惑;代办创业贷款,解决资金难题,激发创业活力。拓展岗位资源,联动海乐商圈党建联盟开发新兴岗位,建立“培训-见习-录用”人才输送机制。筑牢风险防控,组建14支社区应急队,将持证学员纳入防灾减灾人才库,既提升社区应急能力又拓宽兼职增收渠道。推动数字赋能。建设“技能人才数据库”,动态跟踪就业质量,针对离职人员启动“回炉再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