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街道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通过“阵地建设+服务创新+治理融合”模式,探索出一条“暖‘新’服务强阵地、党建赋能聚合力”治理路径,不断优服务、解难题、聚流量,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形成,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织密“暖新”服务网络
一是“红色商圈”品牌阵地成型。用足昆明站人流量大的优势,依托双龙商场等商业载体,设立“红船相馆”党建文化宣介点及“商户之家”活动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及文化交流平台,构建“一核多元”红色商圈。二是“暖新”驿站功能升级。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员阵地、社区惠民爱心食堂等资源,打造集休息、充电、学习、议事于一体的“暖新驿站”,配备饮水机、急救药箱、图书角等设施,今年以来,服务新就业群体超1200余人次。
二、激活“暖新”内生动力
一是“志愿四长”闭环运行。发动党员志愿者、“四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商户长)成立“暖心服务小分队”,结对帮扶困难群体,收集并解决诉求20余项,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闭环。二是“四送四解”精准服务。联合人社、司法等部门开展“送政策、送用工、送培训、送服务”活动,提供法律咨询、社保缴纳指导等服务,覆盖新业态从业人员300余人次,有效化解劳动纠纷5起。
三、凝聚“暖新”治理合力
一是新业态网格员“移动”式参与治理。引导快递员、外卖骑手担任“流动网格员”“安全巡查员”,利用走街串巷优势上报市容环境、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30余件,形成动态“移动”治理模式。二是“红色物业”发挥作用。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联动市政、环卫等力量,通过“多方联席会议”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公共设施维护等难题6项,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
四、探索“暖新”发展新路径
一是开展公益服务实践探索。联合云南嘉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理疗按摩、上门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2024年累计探访老年人1440人次,解决困难200余条。二是建立“党建+技术赋能”工作路径。云南蓝队云计算有限公司为太和街道提供技术支持,公司党支部与明通路社区党委合作搭建网络平台,通过精准识别风险点,打造风险防控的“数字哨兵”。
下一步,太和街道将以阵地聚合力、以服务暖人心、以治理引流量,创新打响“惠民公社”、乐善“明”心扶老助残爱企等品牌,拓展社会资源联动模式,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筑起“红色港湾”,推动新业态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主力”转型,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吸引流量、留住流量、用好流量,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