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街道党工委以“有效融合、精准施策”为主线,通过夯实教育基础、拓展学习路径、深化实践联动,构建覆盖全域、贯通全程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带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强基铸魂,夯实思想根基
分类施教。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内容,抓实党员日常教育。针对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基层治理专干,依托街道党校、“太和开讲啦”分批分类制定15项培训内容;面向新兴领域党组织,制定“基础党务+政策解读+技能提升”课程,促进党建引领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今年以来,开展各类集中学习120余次,线上推送相关学习资料300余条。阵地创新。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观看《榜样9》《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我本是高山》等红色专题片;同时用活线下红色教育基地,串联“禄劝红军洞”“云南陆军胜利堂”“昆明人民抗战胜利堂”“寻甸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初心”研学路线,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双驱动”。师资优化。充实“街道党校校务委员会”讲师队伍,吸纳党校专家、“兼职委员制”成员单位党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等多元力量,组建专业化师资库。针对新兴领域党员需求,引入电商运营、数字经济等领域讲师,推动教育内容与现实需求、发展需要精准对接。
二、多维赋能,创新打造学习矩阵
动员退休老干部、优秀老党员组建“百姓宣讲团”,创新优秀年轻社区书记、中层干部组建“青年青说宣讲团”,深入院坝、企业,结合世界阅读日、端午节等节点活动开展音乐党课、话剧党课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党的创新理论。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宣讲25期,覆盖党员500余人次。充分利用“云岭先锋”、“学习强国”APP、党员微信群等平台,为流动党员推送“政策包”“技能包”,通过线上学习研讨、上门送学等方式,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确保35名流动党员教育“不断线”、管理“不缺位”。依托官渡区北京路(中石化)、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实践阵地,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深入社区参与环境整治、扶贫帮困、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80余件。
三、共治聚力,融入治理展作为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联动14家“兼职委员制”单位组建特色服务队,如,昆明供电局成立“光明电力”志愿队,为老旧小区排查用电、停电隐患50余次,惠及居民800余户;与富滇银行等4加金融机构组建“防范诈骗”宣传队,开展金融知识讲座2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联动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捐赠5000元支持居民水池改造,并设立法律宣传阵地,年均接待居民公益法律咨询200余次。建立基层协商机制,打造“春城面对面 协商在基层”议事平台,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骨干、业委会(物委会)成员、新业态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集中议事,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议,通过“项目认领”“实事清单”等形式,推动取缔“小菜街”、成立和平后村141号院落自治小组等,高效化解矛盾纠纷4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