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街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构建“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群防群治”的综合治理体系,通过系统化部署、精细化落实、常态化管控,全面筑牢安全防线,为金马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根基。
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构建完善“制度-责任-排查-应急”全链条防汛体系。制度先行完善防控网络。坚持“防字为先、预字为要”,严格执行“1262”预报预警机制,落实主要领导带班制,实现组织、机制、责任“三到位”。制定印发《金马街道2025年防汛应急处置预案》,将灾前预防占比提至60%,通过定岗包干,将隐患排查、预警响应等责任细化到人。实行“一隐患点一方案一专班”,形成上下联动责任闭环。隐患排查筑牢安全基底。雨季以来,对辖区内涝点、下穿隧道、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开展“雨前检查+雨后复查”30余次,建立动态防汛台账。利用旱季完成沟渠管网清淤除障,雨前雨后全辖区清掏雨篦子,保障泄洪排涝效能。同步开展防汛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避险能力。应急准备提升处置效能。联合各方力量组建多元应急队伍,对在建工程、地下车库等开展防汛排水专项检查,严格落实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发现汛情即时启动抽排水联动机制,协同交警部门实施交通警戒,实现“险情处置-信息报送-应急联动”无缝衔接。
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金马街道多措并举,抓实抓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校地联动强监督。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标准,推动校地协同共治,组织辖区38家学校负责人开展“明厨亮灶”标准化培训,依托官渡区第六幼儿园示范基地举办校园食品安全经验观摩会。通过实地观摩色标管理、食材溯源台账、48小时留样管控等标准化流程,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普法强基”筑防线。联合金马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在辖区金秋元果蔬交易市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法律讲座。为市场商户、企业管理层及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实现食品安全治理“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覆盖。野生菌食用防风险。针对野生菌中毒高发期,统筹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线上通过网格群推送科普案例,线下在农贸市场、辖区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600余份,同步对餐饮单位开展采购溯源、规范烹饪专项检查,用心守护辖区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筑牢防诈反诈“防火墙”
街道多措并举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构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精准宣传靶向发力”格局,提升群众防骗识骗能力。反诈讲座精准滴灌。先后联合辖区派出所、银行开展反诈讲座5场,深度解析“杀猪盘”“养老诈骗”“虚假贷款”等典型案例,解析诈骗话术与作案手法,现场演示“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注册及预警功能使用,并设置互动问答环节强化记忆。 敲门入户靶向发力。开展养老领域防诈骗宣传“敲门行动”,通过印发倡议书、面对面讲解、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老年人法治意识。同步加大摸排风险线索力度,建立隐患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流动宣传全域覆盖。依托网格群、居民群、LED屏等打造反诈矩阵,定期推送反诈科普图文、情景短剧、真实案例等内容。同步组织网格员、志愿者深入小区、商超、农贸市场开展反诈宣传35场,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在小区门口及小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悬挂横幅20余条。
拧紧消防应急“安全阀”
创新“群防聚力、科技赋能”模式,推动消防安全隐患“源头治理、长效巩固”。三级巡查织密防控网络,全民共治夯实安全基底。构建“党员带头+网格联动+志愿参与”三级巡查体系,对160个住宅小区、26个专业市场、14个城中村开展夜间突击检查近50余次,力争实现“夜间安全无死角”;推动老旧小区加装智能充电桩,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1960余份,形成“隐患自查、安全自护”共治格局。科技赋能破解治理难题,靶向整治消除风险隐患。在老旧小区、专业市场等重点区域加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2000余个,构建“电子哨兵”24小时监测网络。规范管理28个电单车停放点,整改乱停问题150余起。排查各类重点场所3882家,整改隐患1770条,完成“下店上宅”场所物理隔离改造108处,清退违规住人69户。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效,培训演练提升应急能力。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应急局开展专题培训6场,对300余名企业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法规与隐患排查培训;组织3场现场警示教育活动。在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场所举办14场“院坝课堂”,通过情景模拟、灭火器实操等方式,提升居民应急逃生技能,推动安全培训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下一步,金马街道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开展防汛减灾、反诈宣传、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用心构筑平安金马坚固防线,竭尽全力为平安官渡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