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板桥街道宏福社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为主线,将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全局,创新“组织引领、文化浸润、群众自治”工作路径,推动垃圾分类从“政策执行”向“文明自觉”跃升,形成全民协同的分类新格局。
红帆领航聚民心,分类同行促文明。筑牢红色堡垒,强化组织穿透力。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长”三级联动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党员“亮身份、践承诺”重要内容,组建“红色督导队”,由党员带头开展桶边引导、政策宣讲。全年开展“主题党日+分类实践”活动6场,实现居民区、辖区商户全覆盖,形成“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治理链条。创新宣传载体,深化思想凝聚力。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线上依托“党员交流群”推送分类知识、典型案例40余期,党员带头转发解读;线下创新“分类课堂进院坝”等载体,结合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包粽践分类”“市集宣政策”等特色活动,将分类理念融入文化传承。累计发放手册2000余份,覆盖居民及商户1200余户,实现从“知晓”到“认同”的思想转变。激活群众自治,提升治理内生力。搭建“居民议事会—商户联席会”协商平台,针对投放点设置、清运频次等问题,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商户共商方案,形成“定时投放+商户联管”机制。发动志愿者组建“银发监督队”,开展常态化巡查督导,通过“熟人社会”温情劝导,纠正不规范投放行为,推动分类工作从“被动遵守”向“主动践行”转变。
分类效能与治理水平双提升。分类实效显著增强。分类准确率从年初的65%提升至80%,厨余垃圾纯净度显著提高,社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居民对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90%。群众参与全面激活。从“党员带头”到“全民参与”,志愿者队伍从30人扩容至70人,全年开展志愿活动12场,形成“家家知晓分类、人人践行分类”的良好氛围,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治理经验逐步成型。“红色督导”“院坝议事”等创新实践,破解了商户密集、人员流动大的社区分类难题,为同类社区提供了“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可复制样本,凸显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
组织聚力激活分类新动能。核心在于组织赋能。通过党组织将分散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破解垃圾分类“多头管理、推进乏力”的困局,彰显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关键在于文化浸润。将分类理念融入传统节日、日常互动,通过“熟人社会”的情感联结,实现从“政策约束”到“文明自觉”的深层转变。保障在于群众动员。发动“银发力量”“青少年活力”,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为垃圾分类长效推进注入持续动力。
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深化“分类+”的融合路径,完善协商机制、创新宣传载体,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精细化、长效化升级,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