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微更新” 居民住得更舒心
当辖区里的一盏盏“失明”路灯重新亮起,当小区单元楼下的“垃圾围楼”被逐一清理,当宿舍门口碍眼的违法建筑被彻底拆除......吴井街道正聚焦于家门口的“微更新”,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点滴变化,织补出一幅幅“小而美、微而妙”的幸福画卷。
小巷路灯“复明”,点亮居民回家路。“以前晚上回家,楼道黑漆漆的,心里总是有点害怕,现在好了,灯都亮了,感觉心里也亮堂了,回家的路也更安全了。” 一位住在公路局小区的居民高兴地说道。近期,吴井新村社区在日常走访和居民意见收集过程中,陆续收到居民反映路灯夜间照明问题。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社区立即组织开展了“亮灯行动”,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小区路灯、住户单元楼门灯、廊灯存在缺失、破损等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同时,邀请了专业的电工团队对损坏的路灯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维修人员对每一盏路灯进行了详细的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经过连续几天的紧张检修,社区内多个路段的路灯已全部维修和更换完毕,重新照亮了居民夜间休闲的“幸福路”。
单元杂物“清零”,扮靓家园换新颜。近日,吴井街道农机公司宿舍告别了“垃圾围楼”的困扰,小区居民站在整洁的单元楼前,纷纷对小区环境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农机公司宿舍内的一名高龄奶奶因长期拾荒,将大量废纸箱、塑料瓶等易燃物品堆积在门前公共区域,不仅堵塞了消防通道,还容易滋生蚊虫鼠蚁,存在明显的卫生与安全隐患。周边居民忧心忡忡“现在天热了,气味太难闻了。”“堆这么多东西,我们总担心着火。”面对这一治理难题,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没有采取“一清了之”的简单清理措施,而是以“疏”解“堵”,通过情感沟通化解矛盾。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吴井街道和吴井路社区立即组织力量开展清理工作,开展“暖心清扫”行动。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细心帮助老人分拣物品,妥善保存老人需要的物品,并对可回收物品进行分类处理。经过三个小时的协同作业,共清运杂物2车,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违法建筑“退场”,共筑安全新秩序。吴井街道铁路新村社区省建材料公司宿舍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街道和铁路新村社区开展安全检查时,发现该住宅区二楼、四楼共四家住户楼道存在违法建设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街道迅速联动多方力量,研究制定集中整治工作措施,全程跟进,多次上门联系违建户主,以拉家常的方式与户主沟通,详细讲解违法建设的危害以及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经过多轮沟通交流,获得了四户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同意拆除违法建设。最终在街道牵头下,对4处违法建设展开拆除行动,清理建筑垃圾和废弃杂物约2吨,并对楼道乱堆乱放现象进行彻底清理,打通消防车通道,消除安全隐患。
“家门口的微更新”,微的是体量,更的是民意。下步,吴井街道将围绕“更精细、更精微”的目标,聚焦居民身边的小事,持续通过微改造、微更新,迅速回应居民需求,不断提升辖区环境品质,让居民生活更安全、更舒适、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