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太和街道党工委主动适应社会治理信息化新趋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智慧赋能为抓手,推动城市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实施一系列智慧化、便捷化治理举措,为辖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多元的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空中网格员”赋能城市精细管理
创新引入无人机担任“空中网格员”,深度融入街道治理体系,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实现基础信息共享。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中枢,整合各类城市管理信息资源,高效开展违停乱放、私搭乱建、占道经营、隐患排查等日常巡检。通过智能比对与自动识别技术,精准锁定突出问题,实现快速响应、精准定位处置。今年以来,平台累计处置网格案件、预警案件、感知案件1万余件,案件响应率100%,结案率达97.11%。
二、“智慧大厨”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立足辖区老龄人口多的实际情况,聚焦为老服务精准发力。以和平路社区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为试点,引入智能炒菜机器人。在全链条保障食品安全和可溯源的基础上,机器人标准化操作,火力稳定均匀,菜品烧制成熟度一致。此举既确保了菜品口感、营养与卫生安全,又有效克服了人工操作局限,成功为食堂保留了“锅气”、集聚了人气,实现了降本增效,让居民真切体验到社区食堂的美味、便捷与实惠。社区阿姨在品尝后表示:“第一次尝试机器人做的菜,发现很好吃,卖相好,价钱也实惠。”
三、“以换代充”打造骑手友好型社区
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联合中国铁塔昆明分公司创新破局,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换电柜示范点。该模式实现集中充电、快速换电、人车分离、车电分离。每个换电柜均配备高温、烟雾报警及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确保安全。街道社区建立定期巡检机制,保障换电柜稳定运行,为快递、外卖小哥提供持续、优质的换电服务。通过智慧监控、喷淋报警等设施集成应用,有效解决了骑手充电慢、充电难及充电安全隐患问题。派送员潘大哥感慨:“以前一天充两次电,午高峰不敢接远单。现在顺路一两分钟就能换好电池,省下时间多接单,收入也增加了。”
四、“数智平台”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着力构建“全天候响应、全流程可视、全要素整合”的社区智能服务体系,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Deepseek平台社区级部署试点,集成语音识别、实时对话、逻辑推理等功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平台有效解决了网格员面对大量医疗、就业、保险、养老等政策咨询时可能出现的回复滞后问题,系统可即时解答。辖区老人通过语音即可便捷获取信息,操作简单,深受欢迎。黄家庄社区党委书记陈高介绍:“‘AI+社区’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更显著提升了我们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
下一步,太和街道党工委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探索科技智慧赋能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契合点,始终将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品质、更加智能的服务,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