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www.kmgd.gov.cn

    吴井街道:“东郊解铃”促和谐 巧解社区“千千结”

    发布时间:2025-09-01 09:22:14 信息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0

    “东郊解铃”促和谐 巧解社区“千千结”

    东郊路社区90%以上小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聚集区,屋顶漏水、路面破损、停车管理等矛盾时有发生。近年来,东郊路社区着力将矛盾纠纷“弱信号”转化为社区治理“强动能”,充分挖掘协商在“调节关系、调和矛盾、调解纠纷”中的独特优势,构建起小事简议、快事快议、难事众议的“东郊解铃”协商+调解模式,通过创新调解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实现了从家庭琐事、邻里摩擦到商户纠纷的“一站式”就地化解。

    图片1

    巧解民忧,架起社区“连心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流程优化、服务前移形成多元联动、分层化解的协作网络,有效提升矛盾化解专业度和精准性。如辖区一位居民与其姐因父母回迁房产分配问题多次发生口角肢体冲突。面对姐弟间因房产问题导致的亲情危机,社区“东郊解铃”小组迅速介入,在专项调解会议上,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社区党总支书记和调解员见状,采用“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模式进行破题。小组综合研判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后,联合社区法律服务员、派出所再次开展联调,引导双方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困境,并努力疏通心结。经过多轮调解,双方对立情绪逐渐缓和,最终达成了共识通过“法理情+智库团”相融的调解智慧,既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又修复了家庭关系,避免了司法资源过度消耗,让“剑拔弩张”变“握手言和”。

    图片2

    主动跨前,叩响邻里“幸福声”。社区以破解无人管理老旧小区治理、条块协同乏力等难题为重点,为居民在家门口搭建解决纠纷、协商议事的“商量”平台,成功推动辖区多个小区从被动治向主动自治的转变。不久前,115号院居民因化粪池堵塞问题,邻里间矛盾频发争吵不断。面对居民的“急难愁盼”,社区依托“东郊解铃”平台以“现场踏勘+技术论证+民主协商”的方式,引导居民放下成见,群策群力寻找解决方案。经过多次协商制定了“清淤疏浚+管网修缮+长效管护”三步解决方案,由18户居民共同分摊2300元费用,对堵塞的化粪池进行全面清掏,并对周边管网展开系统性排查与修复。通过搭建平台为矛盾各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以共商、众调的视角,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看清争议分歧焦点,避免矛盾升级,让“各说各话”变“同频议事”。

    图片3

    以心换心,共谱社区“和谐曲”。社区党总支牵头,整合网格员、党员、楼院长、志愿者等力量,收集居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让诉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提升,激活社区网格治理活力。社区日常巡检时发现辖区一房东与租户因退租问题激烈对峙,双方僵持不下,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秉持“依法调解、公正中立”原则,逐项梳理双方争议焦点,经与双方沟通确认调解意向后,依托“东郊解铃”平台多次组织双方协商调解。面对房东的诉求与租户的困境,社区网格员综合研判后,设计了租客承担合理维修费用、房东给予延时搬离的“止损救济+责任平衡”双赢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房东感慨:以前总想着压对方一头,现在明白和气才能生财!现在有问题就找社区调解,不用红脸也能解决!社区注重“即时响应”,对民生急难问题始终保持高度敏感与快速反应,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做到事心双解,案结事了,让“火药味儿”变“烟火气儿”。

    秉承“一切为了居民,一切依靠居民”的工作理念,东郊路社区通过“东郊解铃”工作法,充分调动社区网格员、法律服务员、民警、居民骨干等力量,打造多元治理队伍,建设多元治理载体,探索创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格局,有力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主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云秀路2898号官渡区国投大厦1号楼6楼   联系电话:0871—67171373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 0871—65390101  昆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

    滇ICP备19011957号-1   网站标识:5301110005   网站地图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