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街道党工委面对辖区老龄化程度高、老年助餐需求迫切的情况,坚持党建引领,将办好惠民食堂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来抓,精心打造并持续升级服务模式,累计建成并持续优化“惠民食堂”5个,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有温度、聚人气的社区为老服务新路径。
党建引领破难题 民生项目稳落地
惠民食堂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面对曙光社区“吾家食堂”初期运营中存在的空间狭小、成本压力大等困难,街道党工委指导社区党委深入研究、整合资源、优化模式。一方面增加菜品、推出阶梯式年龄补贴,在坚持惠民的同时提升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积极协调争取区级部门支持,并紧紧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契机,推动利用辖区空地建设新食堂。2023年,焕然一新的曙光社区惠民食堂顺利落成,成功将居民期盼转化为实际成果。
精准服务暖民心 多元保障显真情
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各社区党委构建起完善的老年餐饮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不同需求。面向60岁以上户籍老人推出“暖心卡”,建立“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费用分担机制,切实减轻就餐负担。组织“红色送餐队”,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让关怀精准直达。居住在曙光东区19幢的王奶奶,每每接到社区和“红色物业”志愿者送上门的保温餐盒,总是拄着拐杖、笑容满面地道谢。食堂不断创新,推出过桥米线、砂锅饭及多种“小碗菜”等多元菜品,满足口味需求,营造邻里共餐的温馨氛围。
多元运营强活力 拓展功能聚人心
为确保惠民食堂长效运行,街道党工委指导社区探索多元化运营机制。“以青补老”促平衡,吸引周边商户、企业员工就餐,用年轻人消费弥补老年群体消费力有限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拓展服务增效益,推出特色餐饮、节日食品定制(如制作面点)、连续三年举办“长街宴”,并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家宴筹备服务,增强食堂自我“造血”能力。搭建平台促和谐,定期举办“最美家庭”评选、邻里互助分享会等活动,将食堂打造为社区情感联结的重要阵地。家住曙光社区的李阿姨送来的锦旗上写道:“惠民食堂办得好,感谢党的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