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家门 走进“心门”——吴井街道
入户走访问需求,用心用情解难题
聚焦民情,服务民生。今年以来,吴井街道紧扣“走深、走实、走心”目标,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倾听民意,深入居民家中摸清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居民需求“听进去、做下去”,让走访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推动基层服务更加精细、治理更加高效,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叩开“一扇门”,主动入户听民声。吴井街道始终以居民需求为指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主动走进社区居民家中,面对面聆听民声,心贴心了解民意,精准识别居民所需所盼,为后续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打下坚实基础。“错时入户延时走”利用晚间居民在家的时间登门入户,重点登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等信息,同步排查安全隐患,收集居民诉求,实现“一次入户、多项服务”。“以老带新传帮走”由社区老网格员全程“陪跑”,从基础的网格信息采集、居民档案建立,到日常的隐患排查、纠纷调解,再到困难群众的帮扶服务,向新入职工作人员倾囊相授经验和技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服务居民的“行家里手”。“整合力量联动走”联合网格员、楼栋长、物业公司等共治力量,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对居民诉求高频点带头走访,面对面倾听心声,点对点收集问题,努力把辖区居民的闹心事、烦心事解决化解在初期阶段。
办成“一件事”,真情实意解民忧。吴井街道构建的“延时+传帮+联动”走访机制,以分类处置、精准服务为抓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家住东郊路168号院的吴阿姨看着焕然一新的晾衣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晒衣服、被子要到处拉绳,现在有了统一的晾衣杆又美观又实用,环境也整洁多了”。这一变化源于东郊路社区在开展“民情大走访”过程中,网格员发现居民存在晾晒难问题,随后立即组织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共同议事协商,在不影响居民停车、出行、采光的前提下,精心规划安装了3组晾衣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小区居民的晾衣需求。
翻开吴井路社区的“民情台账”,从走访时间、对象到内容,一条条民生诉求、一项项解决进展清晰记录在册。“4幢401住的是位独居老人,每个月要定时上门看望一次”“6楼这户人家是新搬来的,租期要到下半年”……如今,这本“民情台账”正加速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
铁路新村社区在开展精准走访摸排中,重点聚焦独居老人和困难群体等特殊人群,推动党员与弱势群体“爱心结对”,提供暖心服务。累计帮助独居老人完成医疗保险缴纳、养老认证等帮办代办服务60余人次,为残疾人员送去轮椅、坐便器等辅助器具2件,关爱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20余户,收集民情民意60条,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楼道杂物堆放、公共下水道疏通、化粪池清掏等热点难点问题13件,架好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的“连心桥”。
温暖“一片情”,贴心服务暖民心。吴井街道紧扣“解决一类问题、提升惠及一方群众”的目标,将“结果导向”贯穿入户走访全流程。在铁路新村10栋锻造厂宿舍外立面水泥脱落隐患整治中,社区专门建立“居民进度群”,实时更新维修动态、收集居民意见,让居民通过“指尖操作”实现监督与反馈的无缝衔接,既提升了监督效能,更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与信任感。同时,铁路新村社区也从梳理网格日常工作入手,组织网格员对辖区内居民信息进行采集,形成“一户一档、一人一码”的电子档案体系,将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等12项高频工作纳入入户走访标准化流程管理,形成“清单式部署、闭环式落实”的工作机制。网格问题平均处理时长从原来的3天缩短至1天,居民诉求响应率达100%,办结率提升至98%,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让民生服务更及时、更贴心。“你们行动不便利,需要买什么您就拨打爱心联络‘一卡通’上的联系电话,您的包保负责人给您帮办代办......”东郊路社区在入户走访中分发便民服务卡,上面写有网格长和网格员的联系方式,方便居民随时联系社区,把“等居民上门”变为“送服务到家”。
从叩开“心门”到解决“心事”,吴井街道坚持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用实干回应群众期盼。下一步,吴井街道将进一步摸清摸准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注关切,持续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推动基层治理细“治”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