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加强全省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效能,2025年10月14日至16日,全省法律援助业务暨大学生志愿者培训班在昆明举办。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法律援助业务骨干,来自辽宁、江苏、山东、北京、浙江的7名志愿律师和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警官学院、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高校的36名大学生志愿者,共190余人参训。保山市司法局、玉溪市司法局、勐海县司法局和官渡区司法局在培训中进行了经验交流。
在交流中,官渡区司法局杨志华作了“扩大援助范围 体现民生温度”的主题发言,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官渡区法律援助工作具体做法:
一是优设置,工作开展有力度。区委依法治区办主任会议、局党组会定期研究法律援助工作,出台《官渡区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官渡区法律援助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强化统筹保障;完成法援中心机构改革,配强工作人员和辅助人员,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用好省级转移支付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和市、区级配套资金,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2025年前三季度,全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29件,应援案件办理率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是强服务,暖心惠民有温度。持续关注解决民生保障中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农民工群体权益维护,大力推动解决劳资纠纷、劳动争议、工伤纠纷68件;新建成区公共法律服务接待大厅,设置法律援助办理窗口和法律咨询窗口,持续推进“一站式”服务; 开通绿色通道,降低申请门槛,推出跨省发函审查业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通孤残老人上门服务预约电话,安排律师和司法所人员上门服务3件;依托8个司法所开展“一社区一法律服务员”服务,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比如金马司法所在群众早锻炼和买菜、棋牌娱乐时段和地段主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自行开发预约小程序,提前收集群众需求,有效解决排队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健全服务站点网络,在官渡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和磨憨法庭、检察室开展律师值班工作;与工、青、妇、残设立专门领域法律援助服务站;与区人社局建成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服务站;在大板桥片区的1家监狱和4家戒毒场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律师定期上门提供法律帮助,实现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
三是严监管,保质保量有精度。严把案件质量关口,制定出台《官渡区法律援助律师库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共18条,规定了律师入库资格条件和工作标准要求、服务范围质量标准等,对制度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持续加强培训,每年举办2场法律援助业务培训班,分批培训法律援助办案律师;坚持“一案一评”和“一案一结论”,实现办结案件质量评估全覆盖;强化律师办案保障,完善律师办案报告制度,形成以“诉求”为中心的案件受理及监管模式,2025年开展案卷评查3次共622件,优秀率30%,合格率100%。
四是求突破,司法保障有态度。加强与公、检、法等单位沟通协调,着力破解律师执业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不断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持续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实行固定值班与机动值班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时获得法律帮助;持续推进刑事案件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细化工作程序,推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取得新成效。2024年,官渡区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中心先进集体”。
接下来,官渡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好本次全省会议精神,按照司法部和省厅、市局工作安排抓好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发挥出法律援助在保民生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办案律师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服务意识,持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及时的法律援助服务,助力法治官渡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