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昆明市官渡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20日在昆明市官渡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官渡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昆明市官渡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发展加快、实力提升、效益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1亿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4.8%,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16亿元,增长30.2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亿元,增长43.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5.23亿元,增长2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46元,增长14.6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20元,增长15.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2%;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2 %,控制在年度预期调控范围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7‰,控制在年度预期调控范围内;
――万元GDP能耗下降4.2%,完成下达目标任务。
(一)经济和会发展呈现新亮点
1、做优做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3.5亿元,增长15.3%。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市场建成营业,三期及空港小商品加工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主城区批发(专业及批零兼营)市场搬迁改造提升进展顺利。强林石化总部、台湾大润发购物广场开工建设。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产值不断提升。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821.6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9.06亿元。
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0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5%。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长15%。国家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昆明产业基地(一期)、南疆制药、中云力奥等工业项目相继投产,园区入园企业达59家,竣工投产29家,总产值达67亿元。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省、市、区级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批农产品获得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培育省、市龙头企业28家,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5个,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户。
2、加快建设,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主城交通“541”工程建设,全力支持配合完成二环三环支撑性道路、环湖东路、南连接线高速、轻轨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南连接线、轨道交通首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金马路、归十路实现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强河道治理,海河截污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竣工。高质量完成东三环、春城路、广福路、国贸路、官南路等城市干道绿化景观提升。新开工城中村改造面积210万平方米,启动10个城中村回迁房建设。
全面推进空港新城建设。云水路、云天路、云桥路全线通车。启动空港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场、空港1号路、2号路、3号路建设;新机场生活配套服务区内的学校、医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加快昆明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级开发区申报,推进空港口岸和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建设,与中船重工、云投等企业签订战略投资合作协议。
3、增强活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制定《官渡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官渡区重大建设项目稽查暂行办法》,并拟定《官渡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做好官渡区、空港经济区项目开工“百日竞赛”工作,全区共有19家单位、50个自有项目参赛,在全区掀起了争先创优、狠抓落实的新热潮。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制作了《官渡区投资宣传手册》和招商引资宣传片,层层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成立63个招商分局,开展官渡区“招商引资百日竞赛”。完成市外资金152.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019.81万美元,分别增长52.8%、3.4%。四川科伦南疆制药厂、中云力奥彩印包装厂已试投产,“大润发”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4、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持续推进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能源审计、清洁生产为平台,以实施能效标识管理、能效标准管理和产品能耗限额管理为标准,强化推进清洁生产、能源审计工作,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4.2%。2010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37户,完成市级下达任务31户的119%。1户企业完成节能固定资产评估工作,已报市级审核评估,4户企业启动能源审计工作。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公园核心区项目、海河截污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竣工,河道治理得到进一步巩固,村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庭院内部雨污分流工作积极推进。对新机场高速公路视线范围内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查处无环保审批手续及手续不全的企业66家。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66平方米,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区)”称号。
5、改善民生,社会发展呈现新貌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做好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各项工作。新建了10个民营医疗机构,改扩建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74家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坚持科技兴区引领,着力自主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5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3户企业建立技术中心、2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创建3个绿色社区,3所绿色学校。安装7条全民健身路径,建设5个文化站、50个文化室,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新的提高。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落实鼓励创业的小额担保、“贷免扶补”政策,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开发就业岗位34487个,新增城镇就业25081人,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22027人,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医疗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2%,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全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职工医疗保险以及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5000人、118000人、54700人、44600人、170598人、218865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46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20元,增长15.6%。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采用分配或改造回购方式,完成202户低收入人群的廉租住房分配工作。启动官渡区中心敬老院建设。
(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1、政府投资重点项目
2010年实施的32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98亿元,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项目进展较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社会事业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官渡区城区庭院雨污分流工程和官渡区滇池流域村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完工。空港经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滇池治理步伐加快。海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完工,昆明西亮塘湿地恢复工程和马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
道路交通项目稳步推进。官渡46号道路、云水路和日新路-官南路节点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归十路、金马路延长线、官宝路改扩建工程启动主体工程施工,老昆洛路改扩建工程完成下段征地拆迁。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官渡工业园区实现收储土地5621亩,新建标准厂房9.75万平方米,方旺片区2号路建成通车,昆明国际印刷包装产业基地西冲片区951亩“五通一平”项目启动实施。
2、社会投资重点产业项目
三一重工云南生产基地、国家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昆明产业基地(二期)、园区标准厂房(二期)等亿元以上项目顺利推进。
回顾过去一年,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面临新的挑战:支撑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尤其是工业项目少;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破解;基础设施建设处于高投入期,投融资压力极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和忧患意识,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二、201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抓机遇、谋跨越,确保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全省、全市领先优势,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时期。做好2011年的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意义重大。“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区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云南“两强一堡”发展战略和昆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区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拓展高端信息化、提升全域城市化,把官渡区、空港经济区建设成为空港龙头带动、特色产业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环境优美宜居的中国云南昆明面向泛亚地区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门户核心区、西部最大的小商品商贸物流聚集区、现代新昆明跨越发展先行区。
201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2011年主要落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倾力抓好重大项目,在增强经济发展实力上实现新突破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总抓手,是增强经济发展实力的突破口,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抓好重大项目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紧抓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加速的机遇,找准与我区产业结合点,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集团式招商和产业链式招商,侧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及IT产业、服务外包、航空物流、临空加工等项目,着力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花功夫,在发展大企业、总部经济方面下力气,力争实现量的飞跃和质的提升,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二是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做深项目前期工作和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包装策划一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新型工业、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并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投资计划。三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项目运作、推进和服务机制,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格局。四是加强对上争取工作,紧密关注国家、省市政策动向,积极储备对口项目,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二)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在夯实经济发展支撑力上迈出新步伐
尽快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任务,紧紧围绕“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打造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业整体水平。一是重点支持装备制造、印刷包装等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企业技术、产品和品牌创新,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创新型、产业带动型、劳动密集型新兴产业,确保完成土地收储2000亩、“五通一平”建设2000亩,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二是按照“高、专、精、深”的路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产品研发体系,在技术进步上打造竞争优势。三是进一步加大融资协调力度,解决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加强银企合作,争取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内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
(三)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上取得新进展
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抓手,坚持把服务业作为我区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突破口,不断推进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一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快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三期以及关上、南窑商务区、云溪片区等大型商贸设施、城市综合体建设,促进我区三产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层次多样、特色突出、辐射力强,集购物、娱乐、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区域性消费中心。二是加大对各类总部企业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三是以昆明新国际机场建设为依托,加快国际贸易、航空物流、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四是加快推进五甲塘生态湿地公园申报4A级景区、昆明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申报4A级旅游购物景区工作。
(四)培育临空产业发展,在加快空港新城建设上展现新面貌
加强新机场周边区域规划控制与管理,切实抓好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人口、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基础配套项目和重大社会事业项目进度,大力推进空港1号路(320国道改线)、2号路(空港大道)、3号路(东西大道)、金桥路建设进度,确保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与新机场一期工程同步投入使用。全面推进宝象佳园、宝象医院等配套项目。尽快启动新机场周边重点交通沿线的绿化工作,着力抓好大项目引进,确保实现新机场和空港新城同步“起飞”。积极做好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依托新机场,以航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食品、高新轻制造为主导,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打造“临空产业核心区”。
(五)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务求新实效
切实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加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推动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好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积极稳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00%全覆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抓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各项保障工作,关心群众生活生产,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抓好安全生产以及双拥优抚和人口老龄化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三、2011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2011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年发展目标,以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保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实施81项,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农业、林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7项;道路交通项目20项;市政工程项目5项;生态环保项目11项;社会发展项目25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项。
(一)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确定重大项目44项,年度计划投资82.0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5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1.05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总额的62.23%;新开工项目19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98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总额的37.77%。
以水库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实施重点项目2项,年度计划投资0.32亿元。以城市主干路网建设为重点,实施重点项目14项,年度计划投资32.59亿元。以垃圾发电、污水处理设施等为建设重点,提升市政设施配套能力,实施重点项目3项,年度计划投资4.3亿元。以环湖截污、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为重点,深入推进滇池治理,实施重点项目9项,年度计划投资13.77亿元。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全力推进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13项,年度计划投资21.75亿元。以提升园区综合品质为目标,全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项目3项,年度计划投资9.3亿元。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
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以市场化、多元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多渠道筹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强化协调服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分解落实。根据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分解,落实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工作目标及完成时限。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和项目单位按照目标任务计划的要求,制订细化的工作方案,把每一项任务具体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议,研究和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抓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政府主导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银行贷款为主,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努力扩大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规模。按照重点项目实施进度,保障资金落实到位。
三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条件的落实。对列入计划的新开工项目,项目责任单位要抓紧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用地、环保和初步设计的报批等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尽快开工建设。发改、规划、国土、环保、财政、金融办等相关单位要做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关问题的统筹研究,将有限的土地、资金向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倾斜。
各位代表,做好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乘势而上,用实际行动谱写我区科学发展、稳步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附表一
2011年官渡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指 标 名 称 |
单 位 |
2010年计划 |
2010年完成 |
2011年计划 | |
增长率(%) |
绝对值 |
增长率(%) |
增长率(%)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2 |
471 |
14.8 |
13以上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亿元 |
14 |
26.16 |
30.2 |
12以上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40 |
356 |
43.5 |
22以上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0 |
205.23 |
23 |
16以上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0 |
20646 |
14.6 |
10以上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0 |
8920 |
15.6 |
10以上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以内 |
|
2.02 |
4.5以内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5.5以内 |
|
2.57 |
6以内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
% |
下降4 |
|
下降4.2 |
下降2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