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与供给侧改革小常识
稳增长与供给侧改革小常识
“供给侧改革”的前世与今生
l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
2015年11 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
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及国家部委领导人分别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 次会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等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l 何谓“供给侧改革”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
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l 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07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
需求刺激效果甚微
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
l “供给侧改革”是否有先例?
20 世纪70-80 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中国“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
里根学派的核心是减税。以“里根经济学”为例,1981 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要措施包括: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其中,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从70%降至28%,提高了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劳动供给意愿 ,也推动消费上行;而企业所得税率从46%降至33%,直接提高了企业盈利,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意愿。里根经济学大获成功,令美国经济迎来“大稳健”时代,也为美国长期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简单复制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其实质是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
“供给侧改革”的逻辑和路径
l 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
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
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
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如何打赢这四个“歼灭战”?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 条主线上推进。落到实处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点任务,简称“三去一降一补”。
官渡区根据中央精神做出了以下措施
积极化解过剩产能:1.推进“僵尸企业”分类处置;2.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3. 严格控制新增过剩产能,4. 拓展对外投资合作;5. 妥善安置企业职工。
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1.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2. 大力推广住房保障货币化;3.积极支持农民工和有意愿的农民进城购房;4. 鼓励车库(位)销售租赁。
有效推进金融去杠杆:1.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2.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到2018年,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到融资总额的35%;3.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4. 推动金融机构去杠杆。
多措并举助企业降低成本: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3.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 降低企业税费成本。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1.工商登记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2.公布政府工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3.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l 如何优化劳动力配置
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
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
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
l 如何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
——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
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
——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
资源品价改降低原材料成本
减税降费加速折旧降低财税成本
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财务成本
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人力成本。
而提升企业盈利的另一项改革是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是主要承担者。
l 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
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
l 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
一是通过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官渡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破解人才瓶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宣传引导、严格督查考核等方面来落实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与未来
l 供给侧改革如何影响经济结构
生产方面
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
收入方面
减税将导致生产税净额占比下降,加速折旧和产能去化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占比短期上升、长期趋降,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
供给侧改革如何影响杠杆率
产能去化意味着企业部门杠杆率将持续下行,户籍制度改革和二三线城市地产库存去化意味着居民部门杠杆率将持续下行,减税降费和财政支出提升意味着政府部门杠杆率将大幅上升,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意味着金融部门杠杆率将缓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