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2017年建筑业年快报分析
截至2017年12月底,官渡区“一套表”在库建筑业企业共有251家(含经开区、空港经济区,下同),其中:新入库建筑企业1家,注销1家,出库2家。按建筑业企业资质分: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133家,专业承包资质企业116家,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2家。
一、整体运行情况
2017年,官渡区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区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6.67亿元(含经开区、空港经济区下同),建筑业增加值221.38亿,比去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4.3%、1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如下图:
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4季度)单位:个、亿元
资质等级 | 企业个数 | 建筑业总产值 | 所占比重 |
特级 | 3 | 350.57 | 36.3% |
一级 | 32 | 429.83 | 44.5% |
二级 | 81 | 121.26 | 12.5% |
三级及以下 | 135 | 65.01 | 6.7% |
二、特点及问题
(一)总量继续增长。
2017年全区建筑业完成总产值966.67亿元,同比增长14.3%。从建筑业产值构成的三大块来看:建筑工程产值916亿元,同比增长14.8%;安装工程产值22.1亿元,同比下降41.2%;其他产值2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4亿元,同比增长180.4%;分别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4.8%、2.2%、3%。
(二)合同额总量大幅提升,新签额稳步增长。
2017年,全区建筑企业签订的合同总额达2980.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712.5亿元,同比增长19%,占签订合同总额的57.5%;新签工程合同总价款达1268.3亿元,同比增长14.6%,占签订合同总额的42.5%,增速同比去年下降23个百分点。本年新签合同额、结转合同额较去年同期稳步增长,说明建筑业在经历了去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逐步进入了稳步增长期。
(三)特一级企业保持支柱地位,多家企业有升资欲望。
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企业的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截至12月底,全区(含经开区、空港区)35家特一级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0.4亿元,特一级企业完成总产值占全区比重达80.7%,是全区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多家企业反映有升特级资质的意向,这将成为全区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四)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产值占全区建筑业产值82.1%
1-12月,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签订合同额2650.4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93.7亿元,占全区建筑业产值的82.1%;完成竣工产值87.9亿元,竣工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130.7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72.5万平方米。
(五)从业人员有所减少
1-12月全区建筑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为13.6万人,同比下降11%,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为2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4.7%;一级建造师有1700人,占从业人员的1.2%。
(六)竣工面积持续下降。
1-12月,建筑业房屋竣工面积53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随着大批房建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预计房屋竣工面积仍将保持一段时间的下降。
三、建议及对策
从全区国民经济行业结构比看,建筑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成为GDP支撑性指标中占比第一的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巩固建筑业增加值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字头企业强势入昆,“PPP”项目融资成本过大,本地私营企业难与其竞争,我区建筑业前景不可避免的将受到一定影响。在转变企业发展方向的同时,鼓励企业间加强沟通联系,互相吸收先进项目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增强对市场波动的抵御能力。同时根据全区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需要,进行合理倾斜既推进重点项目,又提升建筑业总产值,还加强了政企联系。
(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针对成本费用增长过快、影响赢利水平的状况,各建筑业企业应抓住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机遇,适应建筑市场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加快经营机制转变,转换经营理念,以提高效益水平为目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并最终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变。
(三)政府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重视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在企业资质升级上给予便利;二是了解企业需求,通过相关部门牵线搭桥。使与本区相关企业对接,消费需求首先满足区内企业,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三是建立跟踪联系服务制度,关注大企业发展动向,出台相关配套扶持建筑企业政策的出台,用政策和服务防止大企业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