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需有应、民生有惠、民困有助----- 创新民政工作(社会治理)的“官渡路径”
近年来,官渡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在新时代里有新担当,在服务群众上有新作为,走出了一条民需有应、民生有惠、民困有助的官渡民政工作之路,大胆实践,创新探索出三社联动、社会治理、兜底保障等社会治理创新的“官渡路径”,以云南省多个第一和率先的工作实绩成为全省民政工作排头兵。先后获得民政部“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云南省第九届“双拥模范城”、“云南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集体”、“昆明市‘十一五’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县区”。其主要成绩有:
一是建立困难群众帮扶长效机制。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开发了“官渡区困难群众帮扶解困管理平台”及手机移动客户端,把年收入低于低保标准1.5倍以内的边缘人群全部纳入困难群众数据库。对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对象实施了网格化、动态化管理。全区共有3169名领导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工作,结成对子2152户3687人。
二是云南省首家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一体”的官渡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2018年3月16日官渡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正式揭牌运营,基地具备公益理念普及、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社会组织评估、社会组织信息交流、社会工作人才实践、社会组织成果展示、公益资源共享、社会组织政策咨询、社会组织集中监督十项功能,已成为市级、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官渡区社会工作人才基地等多种组织和服务的集合体的互动平台。官渡区为入驻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及组织能力建设等政策支持,现已招募35家社会组织及2个专家工作室入驻。目前已发布便民服务项目50余个,投入经费650万元,开展各类活动及服务百余场(次),服务群众4万余人。社会组织以党建引领,在“三社联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扶贫帮困、未成年人教育、养老助老、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面提供了精准化、专业化、个性化、订单式服务,精准指向居民需求,惠及广大群众。同时,官渡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孵化培育平台,已成为全省影响力、辐射力较大的党建示范基地,吸引了大量来自省内外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社会组织前来参访交流,平均每月接待参访人数达700余人次,成为云南省社会组织党建对外展示、交流学习的窗口。
三是全省率先建设“互联网+”智慧养老体系。官渡区积极建设区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互联网+”智慧养老体系。体系涵盖民政养老服务业务监管系统、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调度指挥系统(区级呼叫中心)、官渡区养老门户网等系统平台。系统通过获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数据和物联网智能化设备获取数据,实现以大数据为养老工作分析、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开设养老政策、行业动态、智库观点、机构预约等频道为养老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24小时服务热线和养老服务点,即时响应、就近上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紧急救助、应急维修服务等服务,形成“15分钟智慧化便民服务圈”。呼叫中心还为辖区老人提供一键直拨救助器,救助器具有热线电话及亲属号码一键直拨、全球定位、SOS一键呼叫功能,做到一键直拨,有呼必应。
四是全省率先建设官渡区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建设面积达4581.54平方米,内设日间照料单元、配餐就餐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康复理疗区、信息呼叫中心、自理和半失能照护单元、失智失能护理单元、智能养老生活体验馆、租借站、儿童活动区等功能分区,是集全区养老服务示范、监督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示范中心项目已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年内投入使用,实现对全区12万老年群众的服务全覆盖。
五是建成全省数量第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截至2017年年底,官渡区共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个,占全区社区总数的41.7%,总建筑面积达45163.12平方米,共有床位399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5张,建成总量居全省第一,受益3万多个家庭12万余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成为老年居民喜爱的低偿(免费)用餐、休闲锻炼、保健养生、文化娱乐、学习交友的活动场所。
六是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官渡区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化服务惠民新模式,是全省率先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县区。2015年已在太和、金马两个街道开展了试点工作,为“空巢”、“重度残疾”、“低保”、“三无”、“五保”老人提供每人每月100-300元不等的政府购买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方便、快捷、全面、高效、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
七是全省首家实现“村改居”社区干部与城市社区干部同等待遇。从2016年7月9日起,官渡区“村改居”社区干部与城市社区干部待遇标准统一执行,实行同等待遇,追加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补贴和生活补贴及社会保险经费1325.01万元。激发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建立“村改居”社区的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做好基础保障工作,使社会事务管理融入城市化轨道。
八是全省率先实施民政效能提升“1149”工程。2017年,我局实施了官渡民政效能提升“1149”工程,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1个理念,紧紧围绕“官渡民政效能提升”1个目标,重点打造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党建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党风廉政建设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财务内部控制标准化体系4个标准化体系,大力开展9大核心工作。云南省民政厅在官渡区召开2017年民政效能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我局作为全省示范单位就民政效能提升工作创新和成效进行了现场交流发言。
九是全市首创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大型宣传活动。2017年5月25日,官渡区发动近万名地名文化宣传志愿者和市民踊跃参与开展“寻找百年老地名”暨“最美地名故事”征集宣传活动。活动评出“最美地名故事”、“百年老地名”,评出的优秀征文编辑成(什么书),并拍摄电视专题片将官渡区的历史文脉记录留存,成为宝贵的史料档案。新华网、云南日报、昆明电视台等9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十是制定出台《官渡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官渡区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试行)》。我区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出台两个细则扩大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并将救助范围延伸到外来人口及残疾人群,最高临时救助可达38160元,并下放救助审批权限使临时救助更及时、更灵活;同时将门诊医疗救助、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及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人均年救助上限标准了1倍多,最大限度地缓解了居民医疗困难。
十一是搭建“一站式”民政医疗救助模式开展即时结算平台。自2013年6月起开通即时结算平台,原来困难居民享受医保统筹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到社区申请、街道审核、区民政局审批的“医后救助”程序,转变为“一站式”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后直接通过“医保结算系统”即可享受“医前、医中”的民政医疗救助。目前,开通覆盖市、区、街道“一站式”定点医疗机构21家,结算率从2013年的40%提高至2018年的90%以上,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受到了广大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
面对新形势,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同心同德、负重拼搏,扎实做好各项民政工作,为争当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排头兵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