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卫计局关于政协官渡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92012号提案的答复
杨林波委员:
您在政协昆明市官渡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建议》,已交由区卫计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截止2017年,全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4家,承担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中,8个街道办事处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网格化、业务工作一体化管理,不论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均执行“同一要求、同一标准”考核,按照考核结果给予兑现相应的经费补助。
在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 创造条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实际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以各种创建为契机,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取得双赢,诊疗人次、住院人次逐年上升;辖区内政府举办的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和“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不断加强街道主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积极与省、市级医院协作,开展了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基层卫生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室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合作,以合作形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畅通了就诊渠道,能满足辖区居民看病就诊、健康保健、咨询、重点人群等不同层次的健康保健、康复和医疗需求;建成11个名中医工作室;设立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官渡工作站”、“ 昆明市延安医院内分泌科金马工作站”、“ 昆明市中医院数字骨科创新团队官渡区人民医院工作站”13个省市三甲医院在基层建立的专家工作站;设立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范洁工作室”、 延安医院口腔科“杨向红工作室”等10个省市区基层专家工作室。工作室和工作站的成立,在满足当地辖区居民对省市级资源看病、就诊的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单位的服务能力。
二、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技能
以安排外出进修形式,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自身能力建设,不断丰富社区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提高社区诊疗水平,2017年,共选派24人到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与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部共同举办两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提高在职人员学历。
三、 加强宣传,提高人群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感
自2015开始,应用户外大型LED、公交、电台、小区宣传(电梯、展板)、户外广告等新的大众宣传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形成全方位、立体健康教育宣传模式。宣传重点主要在公交车身、广播电台、辖区主要路段大型LED、辖区宣传栏、重点路口指示牌等,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开展宣传。通过宣传方式的创新,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的知晓率得到了提高。
四、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相关医改要求,官渡区已实现每个街道设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不再设置民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结合城市进程的推进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对符合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招投标方式,公示设置机构,由取得资格的承办人出资承办,纳入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广泛、方便群众、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当前,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项目较多,很多工作都需要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沟通,但由于服务对象对自身健康保健意识的参差,对社区机构主动提供的免费服务接受度不高,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别是民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难以精准到位,也存在有的居民对服务不接受、对接受的服务否认情况。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落实医改精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工作,加强对居民的宣传,落实好各项服务工作,提高惠民政策给予群众的感受度。
以上是对本件提案的回复,感谢您对官渡区卫生和计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