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卫计局关于政协官渡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92005号提案的答复
李文江、魏鹏飞委员:
你们在政协昆明市官渡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建立以官渡区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官渡区区域性医共体》已交由区卫计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官渡区区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现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精神,官渡区卫计局从2012年就开展了以区医院对口支援基层为重点的松散型“医疗协作体”探索。从医院选派科主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业务副院长,选派区人民医院11个专业、42名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等医疗专家团队定期到官渡区9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床诊疗、手术、新业务新技能、建章立制、临床带教等工作。引导省、市、区医院学术带头人、骨干医师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专家工作站”13个、“医生工作室”11个、“名中医工作室”8个为社区居民服务。区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同仁医院、8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合作协议。全区已组建138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5+X”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即:“名医”(省市专家、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中医医师、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社区护理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普通人群267898人,签约率达35.30%;重点人群110331人,签约率达69.10%,签约老年人39485人。签约患者优先上转、收治,团队医生负责全程追踪及健康管理。畅通了上下转诊的通道,累计上转901,下转9人。官渡区区域性医疗共同体模式初见雏形。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区区域性医疗共同体,探索建立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区域性检验中心、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区委区政府选址新建区人民医院。位于关上街道和甸营村(原巫家坝机场北端),昆明巫家坝新中心A51 WJD08-01地块的新官渡10.9亿,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目前整体项目推进顺利。建成后将更好地整合官渡区人民医院和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统一发展,形成区域医疗共同体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在医共体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难。一是缺乏信息化支撑,信息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建成。二是市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不能发挥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三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需要与医保支付调整有效结合,在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同时,不增加群众负担。这些权限均在省、市部门,相关政策不配套。四是相关人事、财政制度不配套、不完善,不能形成“人、财、物”统一调配的紧密型医疗共同体。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调查研究,明确时间节点。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市卫计委相关工作要求,区卫计局已拟定完成《官渡区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待报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构建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区域性医疗共同体。
以上是对本件提案的回复,感谢您对官渡区卫生和计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