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同比增长8.6%
2018年,我区消费品市场增长呈前高后低,逐渐放缓态势,消费增长乏力。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99亿元,同比增长8.6%,较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位于一板块第五名,低于全市增速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实现48.28亿元,同比增长4.5%,较上年回落8.9个百分点。
一、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完成情况
2018年,全区限额以上单位增长加快回落,贡献率持续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五个月放缓,累计完成零售额287.93亿元,同比增长1.3%,较上年回落12.6个百分点;12月份实现 27.95亿元,同比下降8.6%,较上年回落25.8个百分点。其中:区属八个街道累计完成零售额212.59亿元,同比增长7.5%;空港区累计完成零售额13.13亿元,同比增长2.9%;经开区部分累计完成零售额62.21亿元,同比下降13.5%.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商品零售、餐饮收入降幅明显。
2018年,商品零售额实现276.66亿元,同比增长2.4%,较上年回落12.1个百分点,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96.1%;餐饮收入实现11.27亿元,同比下降7.5%,较上年回落18.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快于餐饮收入9.9个百分点。
12月份,商品零售额实现26.87亿元,同比下降7.9%,较上年回落23.6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实现1.08亿元,同比下降29.2%,较上年回落79个百分点。
2.新入库单位保持高位增长。
2018年,18家新入库单位共实现零售额8.01亿元,同比增长67.3%。
3.百货零售平稳增长。
2018年,11家百货零售企业同比增长26.0%,随着新建楼盘周边配套不断完善,人气逐步聚集,我区喜马特,广福大润发,汇购美联等大中型百货超市不断扩张新店,逐渐抢占市场份额,对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
4.新型消费发展迅速。
一是新型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传统百货加快经营模式创新,从单一的购物消费主导向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体验式消费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模式转变。二是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互相依托共同发展。2018年,限额以上无店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0%,高于有店铺零售8.2个百分点。其中,网上商店增长10.9%,高于有店铺零售8.1个百分点。2018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法人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4.96亿元,同比增长16.8%。
5.吃穿用类、保健养生类商品持续旺销,石油及制品和汽车类下滑明显。
2018年,限上零售的23类消费商品中10类保持增长。
(1)吃穿用类。2018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绿色有机蔬果颇受欢迎,推动我区生鲜市场迅猛发展,社区生鲜超市规模同比增长较快,全区肉禽蛋类、蔬菜类同比增长40.1%;新增加油站网点拉动便利店业务增加,粮油、食品类和烟酒类分别增长34.0%、3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2%。
(2)保健养生类。2018年,随着人们保健、保养意识增强,在医疗保健和护肤品方面的投资消费呈稳步上升趋势,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分别增长51.6%、18.7%。
(3)石油及制品和汽车类。
2018年,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49.5%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42.44亿元,同比增长3.6%,较去年回落9.2个百分点;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34.9%的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0.54亿元,同比下降3.3%,较去年回落11.7个百分点。
6.会展经济、特色节庆活动促进消费。
2018年,部分商贸企业例如昆明松骋汽修设备有限公司、云南药材有限公司以及各类百货超市,抓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旺销时机,开展“新春欢乐购、冬日暖阳”等系列促销活动,积极让利,刺激消费;二是“ 南博会”、“啤酒节”、“国际车展”“文博会”为消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为我区带来人流和交易流,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为我区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创造条件。
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完成情况
1.全口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
2018年,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313.29亿元,同比增长17.0%,较去年回落5.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93.45亿元,同比增长4.0%,较去年回落8.3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5.79亿元,同比增长6.3%,较去年回落7.3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1.84亿元,同比增长12.2%,较去年回落4.5个百分点。
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完成情况。
行业 | 街道 | 2018年1-12月(亿元) | 增速(%) |
批发业 | 8个街道 | 333.42 | 20.2 |
空港区 | 109.22 | 14.9 | |
经开区部分 | 347.15 | 3.0 | |
零售业 | 8个街道 | 251.73 | 3.4 |
空港区 | 9.08 | -5.2 | |
经开区部分 | 63.72 | -12.4 | |
住宿业 | 8个街道 | 8.76 | -1.7 |
空港区 | 0.24 | -17.5 | |
经开区部分 | 0.51 | 6.3 | |
餐饮业 | 8个街道 | 6.29 | -13.5 |
空港区 | 4.45 | 39.3 | |
经开区部分 | 0 | 0 |
四、制约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原因
1.汽车类消费持续下滑,对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出现20多年来首次下滑,导致中国整体消费指数增长放缓,我区整体车市增速也持续出现回落。全区限上汽车类商品完成零售额100.54亿元,同比下降3.3%,增速较上年回落11.7个百分点。全区31户限上汽车零售企业中15户为负增长,降幅在30%以上有8户,下拉限额以上零售额3.7个百分点。汽车类消费品零售额占限上单位比重为34.9%,车市的整体减速使消费品市场失去了有力支撑,成为全区消费品市场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2.限额以上商品类值占比过于集中亟待优化。
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类值看,2018年,全区实现限额以上零售额287.92亿元,其中石油及制品类142.44亿元,占据了限额以上零售额的半壁江山49.5%,增速为3.6%,较去年回落9.2个百分点。在过去两年里我区石油类的增速加快、占比加大,限上企业商品类值结构更趋集中,石油占比和增速均一马当先,支撑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然而今年国际油价大崩盘,导致我区石油企业增长困难,如果不提升其他商品类值占比和扩充企业纳入统计,石油及制品类将会变成孤掌难鸣,无力支撑我区限额以上零售额的增长。
3.限上企业退库多、入库少。
2018年,我区33家商贸企业和个体户因搬迁、转型、经营惨淡等原因陆续关停注销,年底退出“一套表”平台。而新纳入的企业和个体户总量仅13家,从“进”和“出”的总量和增速来看,退出的远大于纳入的,将严重影响限上占比,拉动作用同比减弱。
五、建议和措施
1.制定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势在必行。
在经历了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之后,汽车销售在较快的增长期后,今年迎来增长低速期。1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接受采访时表示,2019年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支持居民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消费,鼓励农民消费。意味着10年前促进汽车下乡的政策可能会再次出现,随着农村购买力增强,可能过去购买微车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升级,开始购买SUV和品质更高、跟安全的MPV产品。要在稳固城镇市场的同时,研究制定鼓励农村居民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开拓农村市场。同时,加快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消费。
2.要重视限额以上个体经营户的拉动作用。
在现行的统计制度中,限额以上个体经营户同限额以上法人企业一样具有拉动作用,在本地商贸企业数量和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批零住餐的个体经营户特别是餐饮业的个体发展甚至比法人企业还要好,在梳理完善限额以上名录库时,要重视把达到限额标准的、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户申报纳入统计,从而扩大限额以上比重,拉动限额以上增速,切实反映本地商贸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