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份官渡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6%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74亿元,同比增长3.6%,低于全市增速3.4个百分点,位于全市一板块第五名。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2月,全区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2.51亿元,同比下降5.2%,低于全市增速6.9个百分点。其中官渡本区共实现零售额33.70亿元,同比增长1.3%;空港区实现1.75亿元,同比下降10.7%;经开区部分实现7.06亿元,同比下降24.8%。
1、批发和零售业比重大,住宿和餐饮业发展缓慢。
从行业结构看,1-2月,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0.93亿元,同比下降4.5%,其总量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96.3%,下拉限额以上零售额4.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8亿元,同比下降9.9%。
2、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同步回落。
1-2月,全区商品零售额实现41.14亿元,同比下降4.5%;餐饮收入实现1.37亿元,同比下降11.8%,商品零售快于餐饮收入7.3个百分点。
3、生活类商品增速较快,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回落。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统计的22个大类商品中,13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11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在10%以上。
(1)春节期间,居民“置新衣办年货”热情高涨。1-2月,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同比增速分别为8.5%、9.3%、1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164.9%,且多家服装企业年前促销力度大,服装类商品迎来春节销售小高峰,增速高达258.2%。
(2)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回落。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以及部分加油站点区属关系变更划转,1-2月,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2.02亿元,同比下降0.8%。在我区5家石油制品类企业中,4家为负增长,累计下降1.54亿元,下拉限额以上零售额3.5个百分点。
面对汽车市场空间不断缩减,保有量持续增长,且更高规格排放标准要求和新能源车的发布,汽车市场销售爆冷。1-2月,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65亿元,同比下降14.8%,下拉限额以上零售额5.3个百分点。其中,我区32家汽车零售企业中,18家呈负增长态势,占比56.3%,增幅超过30%的仅有两家。其中的19家归属经开区,共实现零售额5.58亿元,占比为44.4%,同比下降23.2%,下拉限额以上零售额3.8个百分点。
4、新入库单位拉动作用不明显。
1-2月,13家新入库单位共实现零售额0.67亿元,同比增长92.4%,由于数量少、体量小,仅占全区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1.6%,不能有效地拉动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的增长。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消费品市场拉动力集中。
我区限上在库统计单位商品结构较为单一,1-2月,全区实现限额以上零售额42.51亿元,仅石油制品和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5.66亿元,占比83.9%,成为官渡区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除两类重要商品外,其他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5.48亿元,占比13.3%,同比增长13.0%。如果不提升其他商品类值占比和扩充企业纳入统计,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与两类重要商品的增长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多因素综合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
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较弱,发展压力大。一是经济政策与市场竞争交叠,企业经营压力剧增,更新速度快;二是企业水平参差不齐,面对瞬息多变的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在库行业结构不够优化,龙头企业少,中小企业量大、贡献低。
就市场具体情况来说,大型批发企业(尤其是钢材类)销售额受市场拓展宽度、客户稳定性、工程进度、市场价格、假期销售日长短影响较为明显;中小型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受节假日人流量、促销活动等因素影响突出。
三、工作的建议
1、新政策的实行需时刻关注。
一是多渠道多方式深入学习政策、了解政策,比如 4月1日起更大规模的减增值税、5月1日全面推开的降社保费率、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等;二是部门合作,灵敏警觉政策影响,尤其是对重点企业运行结构变化及经营策略调整的影响,时刻关注经济运行趋势。
2、入库工作要常抓不懈。
一是部门联动,多考察多走访多关注,面对企业的“生老病死”做到及时有效沟通,合理做出决策;二是上下合力,发挥优势资源挖掘潜力,着力加强“老字号”、“特色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力度,依托品牌优势,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三是积极将前景好、成长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达限企业月度入库,提高限上单位的总量和比重,优化库内结构;四是统计工作人员抓好月度入库节点,及时更新名录库,确保审批流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