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团圆话传统 喜迎国庆说盛世——官渡区双桥中心学校课题研究引领传统文化课程,助力学生体验中华文化魅力
9月30日,官渡区双桥中心学校举行了“中秋团圆话传统,喜迎国庆说盛世”主题活动,全校1200师生用表演、运动等方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飞花令环节,学生变成一个个小诗人;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这是投壶游戏;捶丸以球棒击球入穴,由唐代马球演变而来,与高尔夫球非常相似……
通过表演和游戏中,学生了解了古人们过节时所玩的游戏。一位玩投壶的学生说:“在玩游戏中,我知道投壶游戏的由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但一些客人不会射箭,就用箭头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猜灯谜、捏面人;一二年级画月饼、三年级制作和中秋有关的古诗词手抄报、四年级讲神话故事、五年级做玉兔布贴、六年级制作中秋及现代科技有关手抄报,校内校外师生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了解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双桥中心学校杨艳芬校长说,主题活动的宗旨就是以课程体验的方式让同学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能轻松愉快的了解“我们的节日”。
近两年,双桥中心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小学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校园文化载体,营造良好传统文化氛围;开设“国学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礼仪”等课程,培养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思想;开展“经典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比赛,感受经典诗词歌赋的韵律、节奏美;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课程体验,让学生在真实活动场景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寓教于乐地学习传统文化,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习俗;充分利用博物馆、第三方国学课程等社会资源,丰富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精心挑选经典课外读物,倡议家长假期陪伴孩子阅读,强化家庭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提升学生精神世界的新高度。通过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把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德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整合,赋予课堂鲜活的生命力,以创新德育活动为手段,发挥德育实践活动的育人功效,同时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味。
信息来源:官渡区双桥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