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 化茧成蝶——官渡区第六中学青年教师培训班学期总结交流会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在辞旧迎新之际,青训班本学期最后一次培训完美落幕。转眼之间,新加入官六中的29位老师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将近半年的时光,也和青训班往届的学员一起收获了许多成长与喜悦。俗话说,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正因为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在一次次的培训中相互交流、借鉴教育教学经验,积蓄力量,化茧成蝶。
在本次讲座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刘正寿老师和青年教师们分享关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问题。刘老师在一开始便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的话,他就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如果一个人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所以教师注定要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那么,怎样的老师才算好老师呢?习近平主席曾在2014年提出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刘老师和我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教师专业成长模型分为成长期、高原期和发展期,而大多数教师都止于高原期成为了“教书匠”。教师专业成长轨迹是从新手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特级教师这样一步步直到正高级教师。而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分为入职期、第一次成长期、高原期、第二次成长期和第三次成长期。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入职期为1-3年。对于经验型教师而言,第一次成长期为3-9年。从9-15年开始,教师进入了高原期,如果无法顺利渡过这个时期,就会进入停滞与衰退期。而成功渡过这个时期,就能顺利进入第二次、第三次成长期并成为专家型或者行业领导型教师。
(总结交流的气氛活跃)
刘老师和我们聊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提升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问题。一要抬头看天,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二要脚踏实地,做好人生生涯规划,并时刻牢记课堂教学是立身之本,深度阅读是提升关键,课题研究是拓展因素以及撰写论文是必由之路。三是要善于利用进步阶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教师的成长之路上,要时刻用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揣摩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名师的优质课,争上挑战性的公开课,锤炼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并坚持课后教学反思。
本学期最后一次青年教师培训虽已落下帷幕,但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会停下脚步。相信有了青年教师注入的生机与活力,官六中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信息来源:官渡区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