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4】区科信局:科技创新助推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官渡区域跑出加速度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根据国家给予的产业功能定位,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官渡区科信局按照“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原则,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领域内一系列改革向着“一年出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达目标”要求稳步推进:从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专题组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过半,另均已逐项形成方案,在不断深化首创性、集成性、差别化的探索下,科技创新正推动着官渡区域这片“试验田”变成“高产地”。
两年来,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新兴业态培育。对标试点任务,与四大通信运营商签署《共同推进官渡区5G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成5G基站合计1643个,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信号连续覆盖;坚持系统谋划,编制《官渡区“十四五”数字官渡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调整完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建设“数字官渡”领导小组;紧盯制度创新,出台《官渡区5G产业实施方案》《官渡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速成果应用,谋划建设重点项目“自贸数字港”,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两年来,通过优化国际人才发展环境,更大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全面承接省级下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权限,实现外专服务政务窗口英语服务全覆盖,累计受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请345件,现有持有效工作证185人;坚持疫情防控与改革发展两手抓,建立涉外用工单位外籍员工流动及健康状况报告机制,采取“先承诺,后补交”全程网办优化审批流程;积极配合探索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工作,确保外国高端人才“来得了、待得住、流得动”;聚焦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培养引进力度,实施自贸背景下“科技创新带头人和团队培养工程”;探索“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综合扶持,以实效举措实现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放。
两年来,通过加大科技对外合作力度,有力支撑辐射中心建设。探索“圈层” “梯度”模式,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圈层内加强与空港经济区、经开区域联动,积极引导域内116家高新技术企业及4家国家、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众创空间加大研发投入、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圈层外不断扩展国际科技合作,出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域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培育办法(试行)》,培育5家企业认定为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切实开展海外协同创新、技术及产业转移、联合研发攻关等活动,充分发挥官渡-云南省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区作用,培育扶持5家科技服务机构、5家技术研发应用主体,引导成果转移示范点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必须久久为功。站在新的更高起点,官渡区科信局会坚决啃下改革攻坚硬骨头,竭尽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抢占特色领域科技创新高地,为自贸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将进一步立足产业,聚焦转型,提升发展外向度。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建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引育企业、示范应用、拉动产业,开拓5G、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消费及产业领域新应用和新生态,促进“数据资源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增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后劲。
将进一步强化协同,内外联动,提升要素流动性。致力于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交互共享,先行先试、边改边试鼓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端技术成果的政策措施,针对重点领域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链式孵化,引导跨境共建的创新平台探索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
将进一步注重总结,加强宣传,提升成果影响力。突出官渡特色和系统集成,强化对区域内创新主体的重大成果开展动态监测分析,及时对人才引进、创新成果转化等试点改革开展效果评估、梳理总结、深化研究,以“可复制推广”为标准形成试点一批、总结一批、成熟一批、上报一批的滚动递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