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2021年)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2021年)
上报单位: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人: 张龙
联系电话: 0871-67174270
传真电话: 0871-67172607
电子邮箱: gdcdc004@163.com
二O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目录
前言 11
(三)慢病防控工作的现状 24
(三)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 49
摘 要
一、资料来源
报告资料来源于官渡区统计局、2019年官渡区统计年鉴、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的监测数据、报表以及政府公报。
二、诊断结果
(一)辖区基本情况
官渡区位于昆明主城东南、滇池北岸,是昆明四个主城区之一,是昆明城区的东南部分,官渡区总面积552.2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1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吴井、太和、关上、矣六、六甲、小板桥、官渡、金马8个街道办事处,共102个社区居委会。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160.227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55.1564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54‰,死亡率为6.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9‰。2019年,全年财政总收入15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0%。区财政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为3.2873亿元,下降15.10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官渡区常住人口具有大学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0.54%,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占16.78%,初中文化程度者占32.45%,小学文化程度者占21.20%,文盲占1.52%,与2010年(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各类文化程度的构成比均上升。全区卫生医疗机构947家,其中,省级医疗机构3家,市级医疗机构2家,区级医疗机构2家,专业防治机构2家,卫生监督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64所。全区卫生工作人员14822人,卫生技术人员12366人,卫生机构实有病床6977张。
2020年,本区园林绿化的情况,辖区绿地面积250.3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45.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6m2/人。辖区内免费公园5个,面积为98.59公顷。官渡区内共有体育场馆5个,健身活动场所491个,5条健康步道,5个健康主题公园。
(二)示范区建设现况
官渡区高度重视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方向,将打造“动感官渡、健康生活”作为慢性病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层面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我区结合区情和国家新标准要求重新拟定了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调整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委目督办等34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补充、明确、细化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指标。“十二五”期间,官渡区推动卫生事业快速有效发展。在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内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以推进落实。先后制定出台了《官渡区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官渡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官渡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官渡区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官渡区2018-2025养老体系发展规划》、《官渡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和政策,大力支持慢性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为推进我区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工作,除每年固定拨付50万元专项经费外,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医疗卫生工作投入。“十三五”累计投入医疗卫生支出经费14.24亿元,较“十二五”投入6.87亿元增加107.28%,全区卫生医疗机构947家,三级卫生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全覆盖。同时以“填平补齐、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建设”为原则,累计投入2770.08万元对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更新;投入14亿元对官渡区人民医院进行迁建;投入2816.14万元对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迁建。官渡区慢性病防控机构中,专业机构有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机构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落实本区具体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其中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和健康教育科配备16名专职人员。全区8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慢性病防控专(兼)职工作人员174人,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116人;全区共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330人,慢性病示范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类健康单元均按标准配备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业务培训和督导制度,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三)辖区内疾病谱及死亡谱特点
恶性肿瘤登记报告显示,官渡区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肛管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前列腺癌、脑,神经系统肿瘤、膀胱癌是我区主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8.96%,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8.96%。男性发病第一位恶性肿瘤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肛管癌、肝癌、前列腺癌、胃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膀胱癌、脑,神经系统肿瘤、甲状腺癌、胰腺癌;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5.67%。女性发病第一位恶性肿瘤是甲状腺肿瘤,其次为乳房肿瘤、肺癌、结直肠肛管癌、肝癌、宫颈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胃癌卵巢肿瘤(子宫体及子宫部位不明恶性肿瘤与其并列)、脑,神经系统肿瘤(胆囊癌及其他肿瘤与其并列),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8.14%。全区发病率(粗率)为229.80/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31.78/10 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41.56/10 万,累积率为(0~74岁)14.60%。死因监测结果显示,官渡区人群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疾病、传染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10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92.51%仅前5位合计就占全部死因的76.59%。2020年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合计死亡1893例,占男性死亡总数2247例的84.24%;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合计死亡1259例,占女性死亡总数1543例的81.59%。2020年监测报告死亡个案4097例,死亡率为751.78/10万,其中男性死亡数为2412例,死亡率为889.46/10万(标化率为433.96/10万),女性死亡数为1685例,死亡率615.41/10万(标化死亡率366.35/10万)。
(四)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情况
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8.60岁,现在吸烟率为19.75%。12个月饮酒率为35.11%,危险饮酒率为0.89%,有害饮酒率为0.38%。蔬菜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269.19克,摄入不足率为63.12%。水果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217.18克,摄入不足率为29.20%。平均每人每天食油摄入量(植物油+动物油)为32.28克,食用油过量摄入率为42%。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为5.24克,食盐过量摄入量为37.90%。被调查居民中经常锻炼率为62.66%,其中男性为48.1%,女性为63.05%;从不锻炼率为37.33%,其中男性为37.74%,女性为36.94%。官渡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率为32.44%,肥胖率为3.84%。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30%,其中男性为13.37%,女性为9.36%;高血压患病知晓率72.47%;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37.08%,女性治疗率31.58%,男性41.18%;高血压患者服药控制率为47.75%,其中男性57.84%,女性34.21%。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56%,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8.39和6.77%,糖尿病患病知晓率为63.87%,糖尿病患者治疗率为79.83%,血糖控制率为87.39%。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2%,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13.8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4.76%,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9.56%。居民对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为27.49%,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54.41%,血压知晓率为90.41%,血糖知晓率为65.71%,体重知晓率为97.97%,腰围知晓率为60.38%。
三、结论
(一)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重点人群
社区诊断发现,辖区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老年人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恶性肿瘤等患病率高,成为本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居民膳食模式不合理、年轻人缺乏适当运动,吸烟和饮酒率较高等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辖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形势严峻,慢性病疾病负担较重。
(二)针对以上问题和重点人群的干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将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定期随访、调整药物、合理膳食指导、身体活动指导、健康知识传播等措施,良好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减少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提升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在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自助检测点、全民体检、项目调查、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等方式,主动筛查慢性病高危人群,并纳入管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慢性病的目的;在社区居民中,通过政府倡导、营造环境、广泛动员、普及知识等措施,在普通人群中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同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队伍的能力建设。
前 言
随着全球范围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广泛流行,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慢性病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每年约有791.6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6.60%,导致死亡的前三位慢性病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大量事实证明,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缺乏及负面的心理因素等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可防可控的,大约80%的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2型糖尿病,以及1/3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消除共同的危险因素来预防。因此,通过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可以了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制定慢病防控规划、相关政策和干预策略及评估慢性病预防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进一步摸清官渡区辖区人口、社会、经济、政策与环境等基本情况,掌握辖区内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的状况,分析卫生服务的需求,我区根据官渡区卫生健康局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开展2021年的社区诊断工作,以确定辖区内需要优先解决的居民健康问题、干预重点人群、优先策略、行动措施和评价标准,为制定我区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措施和评价防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一、资料来源
1.官渡区2020年死因监测报告。
2.官渡区2017年恶性肿瘤登记报告。
1.官渡区人民政府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2.官渡区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报。
3.官渡区2019年卫生统计年鉴。
1.官渡区2020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报表。
2.官渡区健身设施统计表。
1.2021年官渡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资料。
2.2021年官渡区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
官渡区位于东经-102.41'~103.03'、北纬24.54'~25.13'之间。东西宽41.5公里,南北长39公里。位于昆明主城东南、滇池北岸,是古滇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因盛极一时的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官渡区是昆明四个主城区之一,是昆明城区的东南部分。西隔滇池与西山区相望,南接呈贡区,西北与五华区、盘龙区相邻,北对嵩明区,东则与宜良区接壤。官渡区也是昆明主要交通枢纽的集聚地,昆明火车站、南部汽车客运站都位于本区。
官渡区总面积552.2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1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吴井、太和、关上、矣六、六甲、小板桥、官渡、金马8个街道办事处,共102个社区居委会,拥有552.21平方公里土地。区内主要入滇河道23条,长200公里。滇池流域面积37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67%。滇池湖岸线长17.6公里,濒临306平方公里滇池水面。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4.7℃,极端最低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37.3mm,月最大降雨量300.6mm,日最大降雨量128.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年日照时3292.8小时,年蒸发量1121.5mm。最大风速15.2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69%。
(二)人口学特征
2019年官渡区常住人口144.67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6.61万人,人口密度为2899人/km²。辖区户籍人口50.06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58.4060万人,女性74.8219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54‰,死亡率为6.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9‰。各街道办事处人口及面积情况见表1。根据官渡区统计年鉴,户籍居民的期望寿命达到80.54岁,男性78.29岁,女性83.09岁。户籍人口的性别及年龄构成见表2,分析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的情况,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4.99%以上,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表1 2019年官渡区各街道/乡镇面积及人口
街道 | 常住人口数 | 户籍人口数 | 居/村委会数 | 面积(km2) |
关上街道 | 220097 | 87619 | 9 | 16.20 |
太和街道 | 220097 | 55179 | 8 | 6.67 |
吴井街道 | 64901 | 48669 | 11 | 5.70 |
金马街道 | 188886 | 85482 | 10 | 23.86 |
小板桥街道 | 231934 | 54948 | 9 | 28.30 |
官渡街道 | 183624 | 61672 | 10 | 18.00 |
矣六街道 | 255639 | 75254 | 15 | 29.00 |
六甲街道 | 81499 | 31755 | 10 | 17.30 |
合计 | 1446677 | 500578 | 102 | 552.21 |
表2 官渡区户籍人口年龄段分层统计情况
年龄段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
0- | 2372 | 0.87 | 2098 | 0.76 | 4470 | 0.81 | ||
1- | 14169 | 5.17 | 13407 | 4.83 | 27576 | 5.02 | ||
5- | 14538 | 5.31 | 13438 | 4.84 | 27976 | 5.07 | ||
10- | 13341 | 4.87 | 12472 | 4.49 | 25813 | 4.68 | ||
15- | 13310 | 4.86 | 12353 | 4.45 | 25663 | 4.65 | ||
20- | 12407 | 4.53 | 12530 | 4.51 | 24937 | 4.52 | ||
25- | 13223 | 4.83 | 14256 | 5.13 | 27479 | 4.98 | ||
30- | 18205 | 6.65 | 20911 | 7.53 | 39116 | 7.09 | ||
35- | 18861 | 6.89 | 21392 | 7.70 | 40253 | 7.30 | ||
40- | 23101 | 8.44 | 23681 | 8.53 | 46782 | 8.48 | ||
45- | 27401 | 10.00 | 25907 | 9.33 | 53308 | 9.66 | ||
50- | 23221 | 8.48 | 22353 | 8.04 | 45574 | 8.26 | ||
55- | 20756 | 7.58 | 20907 | 7.53 | 41663 | 7.55 | ||
60- | 14608 | 5.33 | 15189 | 5.47 | 29797 | 5.40 | ||
65- | 16630 | 6.07 | 17488 | 6.30 | 34118 | 6.19 | ||
70- | 11371 | 4.15 | 11247 | 4.05 | 22618 | 4.10 | ||
75- | 7105 | 2.59 | 7743 | 2.79 | 14848 | 2.69 | ||
85+ | 5315 | 1.94 | 5758 | 2.07 | 11073 | 2.01 | ||
合计 | 273857 | 100.00 | 277707 | 100.00 | 551564 | 100.00 |
2019年官渡区经济发展稳定或较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347.01亿元,比上年增长9.00%。区域财政收入稳定或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54.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其中,科教支出13.40亿元,下降2.46%,卫生工作支出3.29亿元,下降41.70%。辖区城镇居民或家庭年均收入47245元,比上年增长7.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22373元,比上年增长9.80%。
2020年官渡区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达316个,文化馆1座,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含民营)27家,体育场馆1个,文物古迹185处。公共图书馆藏书62.78万册,博物馆文物藏品857件。全区全民健身场所225个,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531场,其中举办全民健身活动9次。
官渡区教育体育局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以教育质量为中心,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即:实施学前教育“春风化雨”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及民办教育规范化发展。近年来,官渡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昆明‘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官渡区在全省第一家接受“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督导评估,在全省、全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将官渡区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调整为:名师工作室6个,后备干部培养基地5个,骨干医师培养基地16个。各级中小学校、幼儿园均按要求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课程。官渡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截止2021年,全区地域范围内有各级各类学校375所,在校学生21.46万人,教职工14201人。其中,中学68所,在校学生5.89万人,专任教师4489人;小学91所(含分校),在校学生10.17万人,专任教师6070人;幼儿园215所,在园幼儿5.38万人,教职工3605人;职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16人,专任教师410人。教育投入16.35亿元。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官渡区常住人口具有大学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0.54%,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占16.78%,初中文化程度者占32.45%,小学文化程度者占21.20%,文盲占1.52%,与2010年(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各类文化程度的构成比均上升。
“十二五”期间,官渡区推动卫生事业快速有效发展。在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内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以推进落实。先后制定出台了《官渡区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官渡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官渡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官渡区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官渡区2018-2025养老体系发展规划》、《官渡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和政策,大力支持慢性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
推进我区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工作,除每年固定拨付50万元专项经费外,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医疗卫生工作投入。“十三五”累计投入医疗卫生支出经费14.24亿元,较“十二五”投入6.87亿元增加107.28%,现辖区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947家,三级卫生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全覆盖。同时以“填平补齐、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建设”为原则,累计投入2770.08万元对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更新;投入14亿元对官渡区人民医院进行迁建;投入2816.14万元对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迁建。2020年共投入人民币829.91万元用于慢性病人规范管理。2021年已投入1151.5万元用于慢性病防控工作。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经费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541.7881万元、265.81050万元、220.2335万元、876.552349万元,用于慢性病防治的业务经费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77.8万元、81.4875万元、61.48万元、65.9392万元,分别占总业务经费的14.36%、30.67%、27.88%、7.52%。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联合加强对慢病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保障了慢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全区卫生机构947家,其中,省级医疗机构3家,市级医疗机构2家,区级医疗机构2家,专业防治机构2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4家。全区卫生工作人员14822人,卫生技术人员12366人,卫生机构实有病床6977张。
1.2016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700套。
官渡区2016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700套,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区城改办负责实施,项目为金马腾苑项目,项目已交付使用。
2.2017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300套。
官渡区2017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300套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具体项目为巫家坝片区向化村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具体由昆明市城投公司负责实施。该300套(户)采用货币化安置方式,实际完成货币化补偿313户,完成率100%,货币化安置比例100%。
3.2018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800套。
官渡区2018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800套,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具体项目为巫家坝片区向化村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具体由昆明市城投公司负责实施。项目已封顶断水,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施工。
4.2019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为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000套、基本建成800套。
(1)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000套:由区城改办负责实施,具体项目为巫家坝片区向化村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000套,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六甲盘龙村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415套,已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官渡古镇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585套,项目现土地交易尚未完成,尚未开工建设。
(2)基本建成800套:项目为巫家坝片区向化村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目前,项目已封顶断水,外立面装饰已完成,正在进行室内装饰施工,基本建成800套的任务已完成。
5.2020年度没有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任务。
2020年我区着力督促推进2019年度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000套、基本建成800套的目标任务。目前,2019年度新开工建设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000套(巫家坝片区向化村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000套、六甲盘龙村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415套、官渡古镇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585套)均已开工建设,同时基本建成800套(巫家坝片区向化村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任务也已完成。
本区园林绿化的情况,辖区绿地面积250.3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45.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6m2/人。辖区内免费公园5个,面积为98.59公顷。
2017年3月3日,我区正式命名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在省、市宣教中心的帮助下,我区有3家学校创建为“国际生态绿旗学校”并成功授旗,先后完成25家单位的绿色创建和命名工作,同时,2017年云南省第一家“环保绿色书屋”落户官渡区省级绿色学校关上实验学校。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了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烟尘控制区”面积达552.21平方公里,覆盖率达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552.21平方公里。全区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20年,全区二氧化硫年均值8mg/m3,二氧化氮日平均值27mg/m3,大气可吸入颗粒平均值23.52mg/m3,空气优良率为100%。
(二)辖区健身设施
2020年,本区园林绿化的情况,辖区绿地面积250.3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45.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6m2/人。辖区内免费公园5个,面积为98.59公顷。官渡区内共有体育场馆5个,健身活动场所120个,5条健康步道,5个健康主题公园。
四、慢病防控相关机构及人员
官渡区慢性病防控机构中,专业机构有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机构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落实本区具体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
(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昆明市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正式挂牌成立。我中心在同类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较强的科研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4.16%,本科学历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8.82%,中级职称以上者占55.29%。各专业技术人员为本次项目研究提供了过硬的人力支持。
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目前已经建立和逐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具有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
从事慢病工作人员10人,占9.9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50.00%,中级职称以上者50.00%。
(二)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
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承担妇女两癌筛查、儿童口腔保健、儿童保健、死因监测等工作,现有在职在编职工107人。从事慢病防控人员34人,其中中职以上人员13人,占38.20%,本科以上学历者20人,占55.80%。
(三)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诊断、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等与慢病防控相关的工作,全区有人员105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30.45%,中级职称以上者占21.70%。
“十二五”期间,官渡区推动卫生事业快速有效发展。在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内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以推进落实。先后制定出台了《官渡区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官渡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官渡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官渡区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官渡区2018-2025养老体系发展规划》、《官渡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和政策,大力支持慢性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为落实慢性病防控工作,区总工会、教体、文旅、城管、街道办事处等所有成员单位相继制定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方案,将慢性病管理、控烟、工间操、全民健身等相关防控计划措施纳入本部门制度管理,并认真加以落实。区慢性病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联合督导方案和督导工作制度,组织多部门联合督导,有效推进了工作有序开展。
(二)慢病防控经费的投入
为推进我区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工作,除每年固定拨付50万元专项经费外,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医疗卫生工作投入。“十三五”累计投入医疗卫生支出经费14.24亿元,较“十二五”投入6.87亿元增加107.28%,现辖区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947家,三级卫生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全覆盖。同时以“填平补齐、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建设”为原则,累计投入2770.08万元对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更新;投入14亿元对官渡区人民医院进行迁建;投入2816.14万元对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迁建。
(三)慢病防控工作的现状
官渡区根据昆明市健康局《昆明市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暂行规定》(昆卫防[2002]36号),自2002年开始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全区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此项工作。2007年开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的筛查、登记、随访管理,截止2020年12月高血压累计管理37267人,随访149068人次;糖尿病病人累计管理12753人,随访51012人次。
官渡区居民死因监测工作始于2005年,当年是对2004年的居民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从2006年开始转为常规监测工作。官渡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达100%。2020年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共4097例,2020年官渡区网络报告原始死亡个案3683例,经漏报调整后(漏报率11.95%)全区报告死亡个案为4097例,其中男性2412例,女性1685例,分别占58.87%和41.13%。
2020年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855例、服药人数2736人、医保住院人数140例、以奖代补发放186人,随访11620人次、免残联服药1235人。家庭护理员教育350人次。
官渡区肿瘤登记办公室成立于2012年10月份。根据国家及省级要求,要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2018年辖区内肿瘤病例报告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官渡区疾控中心加大督导力度,深入各肿瘤报告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各医疗机构建立肿瘤新发病例、死亡病例登记本,认真核查住院登记,查找肿瘤病人病例,根据要求填报肿瘤新发病例卡、肿瘤死亡病例卡,区疾控中心认真审核报告卡,并与死因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及时录入中国肿瘤登记平台。截止2020年8月底,官渡区完成2012年-2018年7年肿瘤登记工作,全部信息录入中国肿瘤登记平台,并撰写2012年-2017肿瘤分析报告。
官渡区自2012年被列为中央补助地方《中西部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2020年度医疗机构六家承担此工作,分别是官渡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锁中心学校、官渡小学、大树营小学、官渡区五里小学、矣六实验学校、六甲第一小学。38家幼儿园参加涂氟治疗,2020年完成窝沟封闭2025颗,涂氟治疗8241人。
2016年7月份,根据国家及省级要求,官渡区启动了心血管报告工作,2018年7月启动慢阻肺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级慢病示范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大督导力度,深入各心血管报告和慢阻肺监测单位进行现场指导。
为提高全区人民健康意识,深入普及健康知识,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有效控制慢性病危害及危险因素,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积极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每年利用卫生主题日开展宣传活动是我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常态化工作,利用“世界无烟日”,“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各类主题活动日,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咨询、义诊等形式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移风易俗,树立新的健康观念。医务人员认真与居民交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居民的疑难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指导社区居民科学预防慢性病,让居民倍感温暖,活动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2021年7-9月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完成1575人份专题调查问卷。按照专题调查要求,完成1575人份的身高、体重、腰围测量值以及血压、血糖检测值和血样采集。并撰写监测报告。
六、疾病谱及死亡谱特点
1.样本量情况。
根据2021年官渡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本次监测有效样本为1575人,其中男性763人,占48.44%,女性812人,占51.56%,女性高于男性;15-44岁、45-59岁、≥60岁年龄组居民分别有988人、393人、19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2.73%、24.95%、12.32%。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年龄调查样本数和构成比
年龄(岁)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
15- | 481 | 30.54 | 507 | 32.19 | 988 | 62.73 | ||
45- | 185 | 11.75 | 208 | 13.21 | 393 | 24.95 | ||
≥60 | 97 | 6.16 | 97 | 6.16 | 194 | 12.32 | ||
合 计 | 763 | 48.44 | 812 | 51.56 | 1575 | 100.00 |
2.超重和肥胖率。
本次调查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体质指数(BMI)来评价体检对象的超重和肥胖程度,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标准,18岁及以上成年人24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
本次调查的1575名居民均进行了身高、体重测量,检测结果显示,被调查居民中超重率为32.44%,其中男性为38.53%,女性为26.72%;15-44岁年龄组为28.19%,45-59岁年龄组为44.16%,≥60岁年龄组为32.82%。被调查居民中肥胖率为13.84%,其中男性为15.60%,女性为12.19%;15-44岁年龄组为12.07%,45-59岁年龄组为15.74%,≥60岁年龄组为18.97%。其中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肥胖率高于女性。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
年龄分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调查 人数 | 超重率(%) | 肥胖率(%) | 调查人数 | 超重率(%) | 肥胖率(%) | 调查人数 | 超重率(%) | 肥胖率(%) | |||
15- | 481.0 | 36.97 | 13.31 | 505.0 | 20.79 | 10.89 | 986.0 | 28.19 | 12.07 | ||
45- | 185.0 | 50.81 | 18.92 | 209.0 | 38.28 | 12.92 | 394.0 | 44.16 | 15.74 | ||
≥60 | 97.0 | 28.87 | 20.62 | 98.0 | 36.73 | 17.35 | 195.0 | 32.82 | 18.97 | ||
合计 | 763.0 | 38.53 | 15.60 | 812.0 | 26.72 | 12.19 | 1575.0 | 32.44 | 13.84 |
3.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患病率:被调查15岁及以上的1575名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30%,男性患病率比女性患病高,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37%,女性为9.36%;高血压患病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提高,发病率最高的是≥60岁年龄组,患病达23.59%。见表5。
(2)高血压患者知晓率:高血压的知晓率为72.47%(30岁以上高血压知晓率为69.75%,≥60%),其中男性知晓率为84.31%,女性为56.58%;高血压知晓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降低,知晓率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知晓率为89.80%。见表5。
(3)自报高血压患者治疗率: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自报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37.08%;男性治疗率(41.18%)明显高于女性(31.58%),治疗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其中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其次为≥60岁年龄组,最低的是45-59岁年龄组,分别是59.18%、39.13%和22.86%。见表5。
(4)自报服药控制率:做到有效控制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同时将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的自报高血压患者服药控制率为47.75%,其中男性的控制率(57.84%)明显高于女性(34.21%);自报服药控制率最高年龄组为15-44岁年龄组,为81.63%。见表5。
表5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年龄 | 患病率(%) | 知晓率(%) | 治疗率(%) | 控制率(%) | |
男性 | 15- | 6.44 | 96.77 | 64.52 | 90.32 |
45- | 25.95 | 87.50 | 22.92 | 60.42 | |
≥60 | 23.71 | 60.87 | 47.83 | 8.70 | |
合计 | 13.37 | 84.31 | 41.18 | 57.84 | |
女性 | 15- | 3.56 | 77.78 | 50.00 | 66.67 |
45- | 16.75 | 54.29 | 22.86 | 31.43 | |
≥60 | 23.47 | 43.48 | 30.43 | 13.04 | |
合计 | 9.36 | 56.58 | 31.58 | 34.21 | |
合计 | 15- | 4.97 | 89.80 | 59.18 | 81.63 |
45- | 21.07 | 73.49 | 22.89 | 48.19 | |
≥60 | 23.59 | 52.17 | 39.13 | 10.87 | |
合计 | 11.30 | 72.47 | 37.08 | 47.75 |
4.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患病率:被调查15岁及以上的1575名居民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56%,男性患病率比女性患病高,其中男性发病率为8.39%,女性为6.77%;糖尿病患病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提高,发病率最高的是≥60岁年龄组,发病达23.08%。见表6。
(2)糖尿病患病知晓率:糖尿病的知晓率为63.87%(15岁以上糖尿病知晓率≥55%),其中男性知晓率为67.19%,女性为60.00%;知晓率最高的是45-59岁年龄组,知晓率为71.15%。见表6。
(3)自报糖尿病患者治疗率:自报糖尿病患者治疗率为79.83%;男性治疗率(84.38%)明显高于女性(74.55%),治疗率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趋势,其中最高的是15-45岁年龄组,其次为≥60岁年龄组,最低的是45-59岁年龄组,分别是86.36%、84.44%和73.08%。见表6。
(4)自报服药控制率:做到有效控制血压(测量空腹血糖≤7.0mmol/L)的自报糖尿病患者服药控制率为87.39%,其中男性的控制率(90.63%)高于女性(83.63%);自报服药控制率最高年龄组为45-59岁年龄组,为90.38%。见表6。
表6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年龄 | 患病率(%) | 知晓率(%) | 治疗率(%) | 控制率(%) | |
男性 | 15- | 2.70 | 53.85 | 84.62 | 92.31 |
45- | 17.30 | 71.86 | 84.38 | 90.63 | |
≥60 | 19.59 | 68.42 | 84.21 | 89.47 | |
合计 | 8.39 | 67.19 | 84.38 | 90.63 | |
女性 | 15- | 1.78 | 66.67 | 88.89 | 66.67 |
45- | 9.57 | 70.00 | 55.00 | 90.00 | |
≥60 | 26.53 | 50.00 | 84.62 | 84.62 | |
合计 | 6.77 | 60.00 | 74.55 | 83.63 | |
合计 | 15- | 2.23 | 59.09 | 86.36 | 81.82 |
45- | 13.20 | 71.15 | 73.08 | 90.38 | |
≥60 | 23.08 | 57.78 | 84.44 | 86.67 | |
合计 | 7.56 | 63.87 | 79.83 | 87.39 |
5.血脂异常患病率。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内容要求,在自报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6.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人群,均可视为血脂异常。
(1)血总胆固醇(TC):被调查15岁及以上的1575名居民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2%,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59%和7.76%,≥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为12.82%。见表7。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调查的居民中,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4.76%,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59%和4.93%,≥60岁年龄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最高为7.69%。见表7。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13.84%,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率分别为18.35%和9.61%,45-59岁年龄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最高为15.23%。见表7。
(4)血甘油三酯(TG):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9.56%,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3.72%和15.64%,45-59岁年龄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最高为26.90%。见表7。
表7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
年龄 | 高胆固醇血症(TC)患病率(%) | 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患病率(%) | 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患病率(%) | 高甘油三酯血症(TG)患病率(%) | |
男性 | 15- | 2.49 | 3.12 | 19.33 | 22.04 |
45- | 7.03 | 6.49 | 20.54 | 29.73 | |
≥60 | 10.31 | 8.25 | 9.28 | 20.62 | |
合计 | 4.59 | 4.59 | 18.35 | 23.72 | |
女性 | 15- | 4.16 | 2.97 | 10.10 | 10.30 |
45- | 12.92 | 8.61 | 10.53 | 24.40 | |
≥60 | 15.31 | 7.14 | 5.10 | 24.49 | |
合计 | 7.76 | 4.93 | 9.61 | 15.64 | |
合计 | 15- | 3.35 | 3.04 | 14.60 | 16.02 |
45- | 10.15 | 7.61 | 15.23 | 26.90 | |
≥60 | 12.82 | 7.69 | 7.18 | 22.56 | |
合计 | 6.22 | 4.76 | 13.84 | 19.56 |
6.恶性肿瘤。
(1)全区肿瘤发病情况。
全区2017年新发病例数1207例,其中男性642例(占53.19%),女性565例(占46.81%)。全区发病率(粗率)为229.80/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31.78/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41.56/10万(表8)。累积率为(0~74岁)14.60%。
(2)全区年龄别发病率。
全区全部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0~25岁年龄段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35-岁年龄组快速升高,7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80-岁年龄组发病率有所下降,男性和女性变化趋势比较:男性0~35岁年龄段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年龄组快速升高,8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女性0~25岁年龄段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30-岁年龄组快速升高,7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8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表9)。
表8 官渡区全部肿瘤发病主要指标
性别 | 发病数 | 粗率 (1/105) | 中国人口标化率 (1/105) | 世界人口标化率 (1/105) | 累积率 (0~74岁)(%) |
合计 | 1207 | 229.80 | 131.78 | 141.56 | 14.60 |
男性 | 642 | 243.46 | 134.67 | 148.07 | 15.94 |
女性 | 565 | 216.03 | 129.09 | 135.37 | 13.25 |
表9 官渡区肿瘤年龄别发病率(1/10万)
年龄组 | 合计 | 男性 | 女性 |
0- | 19.30 | 0.00 | 38.94 |
1- | 10.19 | 19.97 | 0.00 |
5- | 4.23 | 0.00 | 8.73 |
10- | 12.48 | 16.36 | 8.47 |
15- | 12.15 | 15.73 | 8.35 |
20- | 24.51 | 33.00 | 16.19 |
25- | 27.56 | 35.27 | 20.20 |
30- | 40.86 | 22.76 | 57.48 |
35- | 70.06 | 28.11 | 111.75 |
40- | 146.42 | 85.32 | 210.08 |
45- | 194.79 | 160.63 | 230.50 |
50- | 224.59 | 197.33 | 253.21 |
55- | 327.69 | 368.03 | 286.94 |
60- | 480.92 | 562.71 | 403.95 |
65- | 525.50 | 679.95 | 364.70 |
70- | 815.79 | 966.09 | 661.43 |
75- | 925.11 | 979.72 | 872.78 |
80- | 796.18 | 955.77 | 636.70 |
85+ | 764.36 | 1010.10 | 546.72 |
(3)全区肿瘤死亡情况。
2017年官渡区报告死亡病例836例,其中男性521例,女性315例。肿瘤死亡率为159.17/10万(男性197.58/10万,女性120.44/10万),中标率81.63/10万,世标率为91.56/10万,累积率(0~74岁)为9.37%(表10)。
(4)全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
全部肿瘤年龄别死亡率,40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40岁后开始快速升高,8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达到最高。男性年龄别死亡率在60-岁年龄组开始有较大幅度升高,女性由55岁开始有较大幅度升高(表11)。
表10 官渡区全部肿瘤死亡主要指标
性别
| 死亡数
| 粗率 (1/105) | 中国人口标化率 (1/105) | 世界人口标化率 (1/105) | 累积率 (0~74岁)(%) |
合计 | 836 | 159.17 | 81.56 | 91.56 | 9.37 |
男性 | 521 | 197.58 | 100.31 | 114.01 | 11.61 |
女性 | 315 | 120.44 | 62.98 | 69.28 | 7.10 |
表11 官渡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1/10万)
年龄组 | 合计 | 男性 | 女性 |
0- | 0.00 | 0.00 | 0.00 |
1- | 5.09 | 9.98 | 0.00 |
5- | 0.00 | 0.00 | 0.00 |
10- | 4.16 | 8.18 | 0.00 |
15- | 4.05 | 0.00 | 8.35 |
20- | 8.17 | 8.25 | 8.10 |
25- | 10.34 | 7.05 | 13.47 |
30- | 8.17 | 11.38 | 5.23 |
35- | 28.02 | 18.74 | 37.25 |
40- | 57.38 | 54.29 | 60.60 |
45- | 85.94 | 100.86 | 70.32 |
50- | 123.53 | 166.64 | 78.27 |
55- | 175.20 | 264.72 | 84.78 |
60- | 292.49 | 353.87 | 234.73 |
65- | 420.40 | 473.90 | 364.70 |
70- | 652.63 | 845.33 | 454.73 |
75- | 756.30 | 938.32 | 581.86 |
80- | 786.81 | 1030.73 | 543.07 |
85+ | 1080.65 | 1515.15 | 695.83 |
(5)前十位肿瘤发病情况。
官渡区2017年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肛管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前列腺癌、脑,神经系统肿瘤,膀胱癌是我区主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8.96%,男性发病第一位恶性肿瘤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肛管癌、肝癌、前列腺癌、胃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膀胱癌、脑,神经系统肿瘤、甲状腺癌、胰腺癌;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5.67%。女性发病第一位恶性肿瘤是甲状腺肿瘤,其次为乳房肿瘤、肺癌、结直肠肛管癌、肝癌、宫颈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胃癌卵巢肿瘤(子宫体及子宫部位不明恶性肿瘤与其并列)、脑,神经系统肿瘤(胆囊癌及其他肿瘤与其并列),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8.14%(表12)。
(6)前十位肿瘤死亡情况。
官渡区年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肛管癌、肝癌、胃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神经系统(白血病与其并列)、膀胱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33%。男性死亡第1位恶性肿瘤是肺癌,其次为肝癌、结直肠肛管癌、胃癌(前列腺癌与其并列)、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胰腺癌、食管癌、脑,神经系统(白血病与其并列)、膀胱癌、骨癌(淋巴瘤与其并列),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3.84%。女性死亡第1位恶性肿瘤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肛管癌、乳腺癌、肝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与其并列)、子宫颈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及其他肿瘤(卵巢癌、脑,神经系统肿瘤、白血病与其并列)、子宫体及子宫部位不明恶性肿瘤、膀胱癌,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3.98%。(表13)
表12 官渡区前10位肿瘤发病
顺 位 | 合计 | 男 | 女 | |||||||||
部位 | 发病率(1/10万) | 构成(%) | 中标率 (1/10万) | 部位 | 发病率 (1/10万) | 构成 (%) | 中标率 (1/10万) | 部位 | 发病率 (1/10万) | 构成 (%) | 中标率(1/10万) | |
1 | 肺 | 46.84 | 20.38 | 24.33 | 肺 | 67.50 | 27.73 | 34.90 | 1 | 甲状腺 | 34.41 | 15.93 |
2 | 结直肠肝脏 | 30.84 | 13.42 | 15.45 | 结直肠肛门 | 37.54 | 15.42 | 19.02 | 2 | 乳房 | 31.35 | 14.51 |
3 | 肝脏 | 21.13 | 9.20 | 12.10 | 肝脏 | 29.20 | 11.99 | 17.23 | 3 | 肺 | 26.00 | 12.04 |
4 | 甲状腺 | 20.56 | 8.95 | 15.59 | 前列腺 | 18.20 | 7.48 | 7.80 | 4 | 结直肠肛门 | 24.09 | 11.15 |
5 | 乳房 | 15.99 | 6.96 | 10.50 | 胃 | 14.79 | 6.07 | 7.73 | 5 | 肝脏 | 13.00 | 6.02 |
6 | 胃 | 11.99 | 5.22 | 6.36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10.62 | 4.36 | 6.16 | 6 | 子宫颈 | 9.94 | 4.60 |
7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10.09 | 4.39 | 5.63 | 膀胱 | 10.24 | 4.21 | 5.33 | 7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9.56 | 4.42 |
8 | 前列腺 | 9.14 | 3.98 | 3.86 | 脑,神经系统 | 7.21 | 2.96 | 5.79 | 8
| 胃 | 9.18 | 4.25 |
9 | 脑,神经系统 | 8.00 | 3.48 | 5.58 | 子宫体及子宫部位不明 | 9.18 | 4.25 | |||||
10 | 膀胱 | 6.85 | 2.98 | 3.36 | 甲状腺 | 6.83 | 2.80 | 5.42 | 9 | 卵巢 | 8.79 | 4.07 |
顺位 | 合计 | 顺位 | 男性 | 顺位 | 女性 | |||||||||
部位 | 发病率(1/105) | 构成(%) | 中标率(1/105) | 部位 | 发病率(1/105) | 构成(%) | 中标率(1/105) | 部位 | 发病率(1/105) | 构成(%) | 中标率(1/105) | |||
1 | 肺 | 47.22 | 29.67 | 23.68 | 1 | 肺 | 66.74 | 33.78 | 33.11 | 1 | 肺 | 27.53 | 22.86 | 14.25 |
2 | 结直肠肛门 | 19.61 | 12.32 | 9.56 | 2 | 肝脏 | 29.58 | 14.97 | 15.66 | 2 | 结直肠肛门 | 14.53 | 12.06 | 6.57 |
3 | 肝脏 | 18.85 | 11.84 | 9.61 | 3 | 结直肠肛门 | 24.65 | 12.48 | 12.54 | 3 | 乳房 | 10.71 | 8.89 | 5.93 |
4 | 胃 | 9.33 | 5.86 | 4.67 | 4 | 胃 | 12.14 | 6.14 | 6.31 | 4 | 肝脏 | 8.03 | 6.67 | 3.54 |
前列腺 | 12.14 | 6.14 | 4.20 | 4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8.03 | 6.67 | 4.21 | ||||||
5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8.19 | 5.14 | 4.06 | 5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8.34 | 4.22 | 3.91 | 5 | 子宫颈 | 6.88 | 5.71 | 4.10 |
6 | 胰腺 | 6.47 | 4.07 | 3.10 | 6 | 胰腺 | 7.96 | 4.03 | 4.05 | 6 | 胃 | 6.50 | 5.40 | 2.99 |
7 | 前列腺 | 6.09 | 3.83 | 2.07 | 7 | 食管 | 5.31 | 2.69 | 3.02 | 7 | 胰腺 | 4.97 | 4.13 | 2.10 |
8 | 乳房 | 5.52 | 3.47 | 3.03 | 8
| 脑,神经系统 | 4.55 | 2.30 | 3.38 | 8 | 胆囊及其他 | 4.59 | 3.81 | 2.26 |
卵巢 | 4.59 | 3.81 | 2.86 | |||||||||||
脑、神经系统 | 4.59 | 3.81 | 2.94 | |||||||||||
白血病 | 4.55 | 2.30 | 3.18 | 白血病 | 4.59 | 3.81 | 2.59 | |||||||
9
| 脑,神经系统 | 4.57 | 2.87 | 3.15 | 9 | 膀胱 | 4.17 | 2.11 | 2.01 | 9 | 子宫体及子宫部位不明 | 4.21 | 3.49 | 3.01 |
白血病 | 4.57 | 2.87 | 2.89 | |||||||||||
10 | 膀胱 | 3.81 | 2.39 | 1.74 | 10
| 骨 | 2.65 | 1.34 | 1.26 | 10 | 膀胱 | 3.44 | 2.86 | 1.49 |
淋巴瘤 | 2.65 | 1.34 | 1.32 |
表13 官渡区前10位肿瘤死亡
7.其他慢病患者自报患病率。
被调查居民自报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COPD、哮喘和恶性肿瘤四种。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1.46%,COPD患病率为0.44%,哮喘患病率为0.51%,恶性肿瘤患病率为0.44%。见表14。
表14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的其余慢性病自报患病率
年龄 | 心血管疾病 | COPD | 哮喘 | 恶性肿瘤 | |
男性 | 15- | 0.62 | 0.42 | 0.42 | 0.42 |
45- | 2.16 | 1.08 | 0.54 | 1.08 | |
≥60 | 10.31 | 2.06 | 2.06 | 2.06 | |
合计 | 2.23 | 0.79 | 0.66 | 0.79 | |
女性 | 15- | 0.00 | 0.00 | 0.20 | 0.00 |
45- | 1.44 | 0.48 | 0.48 | 0.48 | |
≥60 | 3.06 | 0.00 | 1.02 | 0.00 | |
合计 | 0.74 | 0.12 | 0.37 | 0.12 | |
合计 | 15- | 0.30 | 0.20 | 0.30 | 0.20 |
45- | 1.78 | 0.76 | 0.51 | 0.76 | |
≥60 | 6.67 | 1.03 | 1.54 | 1.03 | |
合计 | 1.46 | 0.44 | 0.51 | 0.44 |
(二)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情况(引用死因监测内容)
2020年官渡区网络报告原始死亡个案3693例,经漏报调整后(漏报率11.95%)全区报告死亡个案为4097例,其中男性2412例,女性1685例,分别占58.87%和41.13%。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51.78/10万和433.96/10万,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89.46/10万和498.43/10万,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15.41/10万和366.35/10万。从死亡率水平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1.36倍。见表15。
表15 官渡区2020年居民年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1/10万)
死亡人数 | 粗死亡率 | 标化死亡率 | |
男性 | 2412 | 889.46 | 498.43 |
女性 | 1685 | 615.41 | 366.35 |
合计 | 4097 | 751.78 | 433.96 |
2.分性别、年龄的三大类疾病死亡率。
对2020年人群死亡中三大类死因构成进行分析,男女及全人群均以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89.34%,87.42%和88.55%。对2020年人群各年龄段死亡中三大类死因构成进行分析,0岁组儿童死亡主要由传染病/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类所致(为84.47%),其次为慢性病(为32.49%);15岁组以后年龄段死亡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比重越大。见表16、表17。
表16 官渡区2020年三大类死因构成(%)及死亡率(1/10万)
三大类疾病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粗死 亡率 | 标化死亡率 | 构成 比 | 粗死 亡率 | 标化死 亡率 | 构成 比 | 粗死 亡率 | 标化死 亡率 | 构成 比 | |||
传染病/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 | 46.10 | 29.28 | 5.18 | 37.98 | 25.06 | 6.17 | 42.02 | 27.14 | 5.59 | ||
慢性病 | 794.68 | 437.89 | 89.34 | 537.99 | 315.83 | 87.42 | 665.72 | 378.53 | 88.55 | ||
损伤和中毒 | 42.41 | 27.32 | 4.77 | 36.16 | 23.48 | 5.88 | 39.27 | 25.30 | 5.22 | ||
其它疾病 | 6.27 | 3.95 | 0.70 | 3.29 | 1.99 | 0.53 | 4.77 | 2.99 | 0.63 | ||
合计 | 889.46 | 498.43 | 100.00 | 615.41 | 366.35 | 100.00 | 751.78 | 433.96 | 100.00 |
表17 2020年官渡区不同性别三大类疾病年龄别死亡率及构成
死亡率(1/10万) | 死因构成(%) | ||||||||||
0- | 5- | 15- | 45- | 65+ | 0- | 5- | 15- | 45- | 65+ | ||
男性 | |||||||||||
传染病/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 | 84.47 | 0.00 | 11.97 | 24.71 | 182.43 | 10.40 | 0.00 | 9.60 | 16.80 | 63.20 | |
慢性病 | 32.49 | 11.01 | 58.86 | 485.92 | 3868.00 | 0.23 | 0.14 | 2.74 | 19.16 | 77.73 | |
损伤和中毒 | 38.99 | 7.34 | 11.97 | 23.53 | 173.19 | 5.22 | 1.74 | 10.43 | 17.39 | 65.22 | |
其它疾病 | 6.50 | 3.67 | 2.99 | 2.35 | 23.09 | 5.88 | 5.88 | 17.65 | 11.76 | 58.82 | |
女性 | |||||||||||
传染病/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 | 117.14 | 0.00 | 1.91 | 14.37 | 160.92 | 16.35 | 0.00 | 1.92 | 11.54 | 70.19 | |
慢性病 | 27.56 | 3.92 | 24.78 | 227.59 | 2759.90 | 0.27 | 0.07 | 1.77 | 12.90 | 85.00 | |
损伤和中毒 | 13.78 | 7.84 | 8.58 | 11.98 | 167.53 | 2.02 | 2.02 | 9.09 | 10.10 | 76.77 | |
其它疾病 | 6.89 | 0.00 | 0.00 | 1.20 | 15.43 | 11.11 | 0.00 | 0.00 | 11.11 | 77.78 | |
男女合计 | |||||||||||
传染病/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 | 100.33 | 0.00 | 6.82 | 19.59 | 171.43 | 13.10 | 0.00 | 6.11 | 14.41 | 66.38 | |
慢性病 | 30.10 | 7.58 | 41.43 | 357.92 | 3301.08 | 0.25 | 0.11 | 2.34 | 16.62 | 80.68 | |
损伤和中毒 | 26.75 | 7.58 | 10.24 | 17.81 | 170.30 | 3.74 | 1.87 | 9.81 | 14.02 | 70.56 | |
其它疾病 | 6.69 | 1.90 | 1.46 | 1.78 | 19.17 | 7.69 | 3.85 | 11.54 | 11.54 | 65.38 |
3.死因构成比及顺位。
官渡区人群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疾病、传染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10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92.54%,仅前5位合计就占全部死因的76.59%。2020年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合计死亡1691例,占男性死亡总数2412例的70.11%;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合计死亡1259例,占女性死亡总数1685例的74.72%。见表18。
表18 官渡区2020年居民死因顺位
顺位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疾病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构成比 | 疾病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构成比 | 疾病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构成比 | |||
总计 | 2412 | 889.46 | 100.00 | 总计 | 1685 | 615.41 | 100.00 | 总计 | 4097 | 751.78 | 100.00 | |||
1 | 恶性肿瘤 | 558 | 205.77 | 23.13 | 恶性肿瘤 | 348 | 127.10 | 20.65 | 恶性肿瘤 | 906 | 166.25 | 22.11 | ||
2 | 脑血管病 | 458 | 168.89 | 18.99 | 脑血管病 | 337 | 123.08 | 20.00 | 脑血管病 | 795 | 145.88 | 19.40 | ||
3 | 心脏病 | 407 | 150.09 | 16.87 | 心脏病 | 294 | 107.38 | 17.45 | 心脏病 | 701 | 128.63 | 17.11 | ||
4 | 呼吸系统疾病 | 319 | 117.64 | 13.23 |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 159 | 58.07 | 9.44 | 呼吸系统疾病 | 426 | 78.17 | 10.40 | ||
5 |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 151 | 55.68 | 6.26 | 消化系统疾病 | 121 | 44.19 | 7.18 |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 310 | 56.88 | 7.57 | ||
6 | 消化系统疾病 | 117 | 43.15 | 4.85 | 呼吸系统疾病 | 107 | 39.08 | 6.35 | 消化系统疾病 | 238 | 43.67 | 5.81 | ||
7 | 损伤和中毒 | 115 | 42.41 | 4.77 | 损伤和中毒 | 99 | 36.16 | 5.88 | 损伤和中毒 | 214 | 39.27 | 5.22 | ||
8 | 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 | 47 | 17.33 | 1.95 | 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 | 39 | 14.24 | 2.31 | 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 | 86 | 15.78 | 2.10 | ||
9 | 传染病 | 43 | 15.86 | 1.78 | 传染病 | 21 | 7.67 | 1.25 | 传染病 | 64 | 11.74 | 1.56 | ||
10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32 | 11.80 | 1.33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18 | 6.57 | 1.07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50 | 9.17 | 1.22 | ||
前十位合计 | 2247 | 828.61 | 93.16 | 前十位合计 | 1543 | 563.55 | 91.57 | 前十位合计 | 3790 | 695.44 | 92.51 |
4.恶性肿瘤死亡率、构成比及顺位。
官渡区年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肛管癌、肝癌、胃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神经系统(白血病与其并列)、膀胱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33%。男性死亡第1位恶性肿瘤是肺癌,其次为肝癌、结直肠肛管癌、胃癌(前列腺癌与其并列)、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胰腺癌、食管癌、脑,神经系统(白血病与其并列)、膀胱癌、骨癌(淋巴瘤与其并列),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3.84%。女性死亡第1位恶性肿瘤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肛管癌、乳腺癌、肝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与其并列)、子宫颈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及其他肿瘤(卵巢癌、脑,神经系统肿瘤、白血病与其并列)、子宫体及子宫部位不明恶性肿瘤、膀胱癌,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3.98%。男性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4倍,见表19、表20。
表19 2017年官渡区居民恶性肿瘤疾病的死亡水平(1/10万)
顺位 | 合计 | 顺位 | 男性 | 顺位 | 女性 | |||
部位 | 中标率(1/105) | 部位 | 中标率(1/105) | 部位 | 中标率(1/105) | |||
1 | 肺 | 23.68 | 1 | 肺 | 33.11 | 1 | 肺 | 14.25 |
2 | 结直肠肛门 | 9.56 | 2 | 肝脏 | 15.66 | 2 | 结直肠肛门 | 6.57 |
3 | 肝脏 | 9.61 | 3 | 结直肠肛门 | 12.54 | 3 | 乳房 | 5.93 |
4 | 胃 | 4.67 | 4 | 胃 | 6.31 | 4 | 肝脏 | 3.54 |
前列腺 | 4.20 | 4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4.21 | ||||
5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4.06 | 5 | 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 | 3.91 | 5 | 子宫颈 | 4.10 |
6 | 胰腺 | 3.10 | 6 | 胰腺 | 4.05 | 6 | 胃 | 2.99 |
7 | 前列腺 | 2.07 | 7 | 食管 | 3.02 | 7 | 胰腺 | 2.10 |
8 | 乳房 | 3.03 | 8
| 脑,神经系统 | 3.38 | 8 | 胆囊及其他 | 2.26 |
卵巢 | 2.86 | |||||||
脑、神经系统 | 2.94 | |||||||
白血病 | 3.18 | 白血病 | 2.59 | |||||
9
| 脑,神经系统 | 3.15 | 9 | 膀胱 | 2.01 | 9 | 子宫体及子宫部位不明 | 3.01 |
白血病 | 2.89 | |||||||
10 | 膀胱 | 1.74 | 10
| 骨 | 1.26 | 10 | 膀胱 | 1.49 |
淋巴瘤 | 1.32 |
表20 官渡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及构成比(%)
年龄组(岁)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死亡 人数 | 死亡率 | 构成比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 | 构成比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 | 构成比 | |||
0- | 1 | 40.27 | 0.18 | 0 | 0.00 | 0.00 | 1 | 21.04 | 0.44 | ||
1-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5-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10- | 2 | 14.97 | 1.69 | 1 | 7.98 | 0.93 | 3 | 11.59 | 1.33 | ||
15-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2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25- | 0 | 0.00 | 0.00 | 2 | 13.74 | 1.85 | 2 | 7.15 | 0.88 | ||
30- | 1 | 5.52 | 0.85 | 3 | 14.77 | 2.78 | 4 | 10.41 | 1.77 | ||
35- | 4 | 20.88 | 3.39 | 2 | 9.51 | 1.85 | 6 | 14.93 | 2.65 | ||
40- | 9 | 37.75 | 7.63 | 5 | 20.94 | 4.63 | 14 | 29.34 | 6.19 | ||
45- | 23 | 84.62 | 19.49 | 16 | 62.13 | 14.81 | 39 | 73.68 | 17.26 | ||
50- | 22 | 95.96 | 18.64 | 26 | 118.31 | 24.07 | 48 | 106.90 | 21.24 | ||
55- | 38 | 192.64 | 32.20 | 32 | 160.48 | 29.63 | 70 | 176.47 | 30.97 | ||
60- | 72 | 474.87 | 61.02 | 28 | 177.06 | 25.93 | 100 | 322.83 | 44.25 | ||
65- | 106 | 661.92 | 89.83 | 58 | 348.68 | 53.70 | 164 | 502.33 | 72.57 | ||
70- | 79 | 723.97 | 66.95 | 47 | 432.82 | 43.52 | 126 | 578.75 | 55.75 | ||
75- | 73 | 1030.06 | 61.86 | 47 | 612.30 | 43.52 | 120 | 812.84 | 53.10 | ||
80- | 65 | 1197.05 | 55.08 | 40 | 693.96 | 37.04 | 105 | 938.00 | 46.46 | ||
85- | 63 | 1631.70 | 53.39 | 41 | 925.30 | 37.96 | 104 | 1254.22 | 46.02 | ||
合计 | 558 | 205.77 | 472.88 | 348 | 127.10 | 322.22 | 906 | 166.25 | 400.88 |
5.期望寿命。
(1)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以70岁为目标年龄进行减寿分析,官渡区居民前5位早死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中男性前5位早死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前5位早死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全人群的第1位早死原因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对男性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14倍;心脏病是全人群的第2位早死原因,且伤害对男性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51倍;脑血管病是全人群的第3位早死原因,且脑血管病对男性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1倍;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是全人群的第4位早死原因,且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对男性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76倍;呼吸系统疾病是全人群的第5位早死原因,且呼吸系统疾病对男性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15倍。见表21。
表21 官渡区2020年居民死亡潜在减寿年分析
前五位死因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PYLL (人年) | PYLLR(‰) | AYLL(年) | 减寿顺位 | PYLL (人年) | PYLLR(‰) | AYLL(年) | 减寿顺位 | PYLL (人年) | PYLLR(‰) | AYLL(年) | 减寿顺位 | |||
恶性肿瘤 | 5465 | 20.15 | 9.79 | 1 | 4791 | 17.50 | 13.77 | 1 | 10516 | 19.30 | 11.61 | 1 | ||
心脏病 | 3705 | 13.66 | 6.64 | 2 | 1474 | 5.38 | 4.23 | 3 | 5483 | 10.06 | 6.05 | 2 | ||
脑血管病 | 2876 | 10.60 | 5.15 | 3 | 1782 | 6.51 | 5.12 | 2 | 4899 | 8.99 | 5.41 | 3 | ||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 1094 | 4.03 | 1.96 | 4 | 396 | 1.45 | 1.14 | 4 | 1942 | 3.56 | 2.14 | 4 | ||
呼吸系统疾病 | 913 | 3.37 | 1.64 | 5 | 792 | 2.89 | 2.28 | 5 | 1297 | 2.38 | 1.43 | 5 |
(2)期望寿命。
平均期望寿命又称生命期望值或平均剩余寿命,与实际寿命不同,是指在现阶段个体若无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反映每位居民未来存活年龄的平均值,从而衡量出人群的健康水平。官渡区2020年人群平均期望寿命80.58岁。其中,男性78.29岁,女性83.09岁。见表22。
表22官渡区期望寿命表
年龄组(岁) | 男性 | 女性 | 小计 |
0- | 78.29 | 83.09 | 80.58 |
1- | 78.10 | 83.16 | 80.51 |
5- | 74.18 | 79.22 | 76.58 |
10- | 69.24 | 74.29 | 71.64 |
15- | 64.35 | 69.32 | 66.72 |
20- | 59.43 | 64.35 | 61.77 |
25- | 54.51 | 59.38 | 56.83 |
30- | 49.62 | 54.49 | 51.94 |
35- | 44.75 | 49.56 | 47.04 |
40- | 40.01 | 44.69 | 42.23 |
45- | 35.37 | 39.84 | 37.50 |
50- | 30.82 | 35.10 | 32.86 |
55- | 26.45 | 30.48 | 28.37 |
60- | 22.20 | 25.89 | 23.97 |
65- | 18.40 | 21.48 | 19.88 |
70- | 15.09 | 17.39 | 16.21 |
75- | 12.09 | 13.57 | 12.82 |
80- | 9.35 | 10.39 | 9.87 |
85- | 7.36 | 7.98 | 7.68 |
(3)去死因期望寿命。
计算出前5位死因对该县期望寿命的影响,从表23看出,去除前5位主要死因后,期望寿命将上升至81岁以上。见表23。
表23 官渡区前5位死因去死因期望寿命表
前5位死因去死因期望寿命 | |||||
年龄组 | 恶性肿瘤 | 心脏病 | 脑血管病 |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 呼吸系统疾病 |
0- | 83.82 | 83.17 | 83.11 | 81.64 | 81.98 |
1- | 83.76 | 83.13 | 83.08 | 81.56 | 81.92 |
5- | 79.83 | 79.21 | 79.15 | 77.63 | 78.00 |
10- | 74.90 | 74.27 | 74.21 | 72.69 | 73.06 |
15- | 69.93 | 69.35 | 69.29 | 67.77 | 68.14 |
20- | 64.99 | 64.41 | 64.35 | 62.83 | 63.18 |
25- | 60.05 | 59.47 | 59.41 | 57.88 | 58.24 |
30- | 55.14 | 54.58 | 54.51 | 52.98 | 53.35 |
35- | 50.22 | 49.69 | 49.62 | 48.09 | 48.45 |
40- | 45.38 | 44.81 | 44.80 | 43.28 | 43.64 |
45- | 40.60 | 40.06 | 40.02 | 38.53 | 38.92 |
50- | 35.83 | 35.38 | 35.36 | 33.88 | 34.29 |
55- | 31.19 | 30.82 | 30.85 | 29.39 | 29.81 |
60- | 26.56 | 26.31 | 26.43 | 24.96 | 25.43 |
65- | 22.12 | 22.13 | 22.28 | 20.86 | 21.34 |
70- | 18.03 | 18.32 | 18.50 | 17.12 | 17.70 |
75- | 14.30 | 14.84 | 14.94 | 13.68 | 14.31 |
80- | 11.00 | 11.82 | 11.78 | 10.72 | 11.39 |
85- | 8.62 | 9.57 | 9.42 | 8.51 | 9.30 |
(三)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
1.卫生服务需求。
(1)两周患病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两周患病率为6.1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64%,女性患病率为6.65%。不同年龄组居民间患病情况不一样,≥60岁组两周患病率最高,为9.64%。见表24。
表24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两周患病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2.91 | 5.35 | 4.16 |
45- | 11.35 | 8.13 | 9.23 |
≥60 | 8.25 | 10.20 | 9.64 |
合计 | 5.64 | 6.65 | 6.16 |
(2)两周患病类型。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两周患病类型中新发病、急性病延续和慢性病三种类型各占比分别为63.91%、15.46%和20.62%;其中新发病所占比例最高,为63.91%。见表25。
表25 被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类型构成情况
类型 | 构成比(%) |
新发病 | 63.91 |
急性病延续 | 15.46 |
慢性病 | 20.62 |
(3)慢性病患病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慢性病患病率为22.10%,其中男性25.82%,女性18.60%;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5-44岁年龄组为8.22%,45-59岁年龄组38.83%,≥60岁年龄组58.46%。见表26。
表26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10.81% | 5.74% | 8.22% |
45- | 47.57% | 31.10% | 38.83% |
≥60 | 58.76% | 58.16% | 58.46% |
合计 | 25.82% | 18.60% | 22.10% |
(4)两周卧床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两周卧床率为1.46%,其中男性12.37%,女性1.35%;两周卧床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5-44岁年龄组为0.91%,45-59岁年龄组2.29%,≥60岁年龄组2.58%。见表27。
表27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两周卧床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0.21 | 1.58 | 0.91 |
45- | 4.32 | 0.49 | 2.29 |
≥60 | 3.09 | 2.06 | 2.58 |
合计 | 12.37 | 1.35 | 1.46 |
(5)两周休工(休学)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两周休工(休学)率为0.95%,其中男性1.05%,女性0.86%;两周休工(休学)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5-44岁年龄组为0.91%,45-59岁年龄组1.27%,≥60岁年龄组0.51%。见表28。
表28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两周休工(休学)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0.62 | 1.18 | 0.91 |
45- | 2.16 | 0.48 | 1.27 |
≥60 | 1.03 | 0.00 | 0.51 |
合计 | 1.05 | 0.86 | 0.95 |
(6)千人口两周患病天数、两周千人卧床天数、两周千人休学(工)天数。
千人口两周患病天数:524/1575*1000=332.70天。
两周千人卧床天数:76/1575*1000=48.25天。
两周千人休学(工)天数:44/1575*1000=27.94天。
2.卫生服务利用。
(1)两周就诊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两周就诊率为5.01%,其中男性4.33%,女性5.67%;两周就诊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5-44岁年龄组为3.44%,45-59岁年龄组8.14%,≥60岁年龄组6.70%。见表29。
表29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两周就诊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1.87 | 4.93 | 3.44 |
45- | 9.19 | 7.21 | 8.14 |
≥60 | 7.22 | 6.19 | 6.70 |
合计 | 4.33 | 5.67 | 5.01 |
(2)两周患者就诊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两周患者就诊率为81.44%,其中男性76.74%,女性85.19%;两周就诊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5-44岁年龄组为82.93%,45-59岁年龄组84.21%,≥60岁年龄组72.22%。见表30。
表30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两周患者就诊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7.14 | 96.15 | 82.93 |
45- | 80.96 | 88.24 | 84.21 |
≥60 | 87.50 | 60.00 | 72.22 |
合计 | 76.74 | 85.19 | 81.44 |
(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18.56%,其中男性23.26%,女性32.00%;两周患者未就诊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15-44岁年龄组为17.07%,45-59岁年龄组15.79%,≥60岁年龄组27.78%。见表31。
表31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35.71 | 7.41 | 17.07 |
45- | 19.05 | 11.76 | 15.79 |
≥60 | 12.50 | 40.00 | 27.78 |
合计 | 23.26 | 32.00 | 18.56 |
(4)未就诊原因。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未就诊原因占比最高的为自感病轻,为61.11%,其次为无时间,为22.22%。见表32。
表32 被调查居民未就诊原因情况
类型 | 构成比(%) |
自感病轻 | 61.11 |
经济困难 | 11.11 |
无时间 交通不便 | 22.22 0.00 |
无有效措施 其它 | 5.56 18.56 |
(5)两周患病自我医疗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两周患病自我医疗率为30.93%,其中男性30.23%,女性31.48%;两周患病自我医疗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15-44岁年龄组为34.14%,45-59岁年龄组28.89%,≥60岁年龄组27.78%。见表33。
表33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两周患病自我医疗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28.57 | 37.04 | 34.14 |
45- | 28.57 | 29.41 | 28.89 |
≥60 | 37.50 | 20.00 | 27.78 |
合计 | 30.23 | 31.48 | 30.93 |
(6)自我医疗原因。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自我医疗原因占比最高的为自感病轻居民,为56.67%,其次为按处方、经济困难,都为33.33%。见表34。
表34 被调查居民自我医疗原因情况
类型 | 构成比(%) |
按处方 自感病轻 | 33.33 56.67 |
经济困难 医院就诊太贵 | 0.00 3.33 |
无时间 交通不便 | 3.33 0.00 |
医院服务差 其它 | 0.00 3.33 |
(7)住院率。
在调查的15975名调查对象中,住院率为5.02%,其中男性3.80%,女性6.16%;15-44岁年龄组为4.15%,45-59岁年龄组5.85%,≥60岁年龄组0.75%。见表35。
表35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住院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2.91 | 5.33 | 4.15 |
45- | 6.00 | 6.25 | 5.85 |
≥60 | 5.15 | 10.31 | 0.75 |
合计 | 3.80 | 6.16 | 5.02 |
(8)应住院未住院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应住院未住院率为0.57%,其中男性0.66%,女性0.49%;15-44岁年龄组为0.3%,45-59岁年龄组1.27%,≥60岁年龄组0.57%。见表36。
表36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应住院未住院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0.21 | 0.39 | 0.30 |
45- | 0.54 | 0.48 | 1.27 |
≥60 | 0.00 | 1.03 | 0.52 |
合计 | 0.66 | 0.49 | 0.57 |
(9)未住院原因。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未住院原因占比最高的为病轻没必要,为66.67%,其次为无时间,为33.33%,最低的为医院服务差,无床位为0%。见表37。
表37 被调查居民未住院原因情况
类型 | 构成比(%) |
病轻没必要 无有效措施 | 66.67 11.11 |
经济困难 医院服务差 | 11.11 0.00 |
无时间 无床位 | 33.33 0.00 |
其它 | 0.00 |
3.卫生服务费用。
(1)医疗保障覆盖率。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医疗保障覆盖率为99.17%,其中男性98.82%,女性99.51%;15-44岁年龄组为99.19%,45-59岁年龄组99.75%,≥60岁年龄组97.94%。见表38。
表38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84.61 | 99.41 | 99.19 |
45- | 99.50 | 100.00 | 99.75 |
≥60 | 96.91 | 98.97 | 97.94 |
合计 | 98.82 | 99.51 | 99.17 |
(2)医疗保险形式。
在调查的1575名调查对象中,医疗保险形式占比最高的为城镇居民,为53.90%,其次为城镇职工,为29.27%,最低的为公费医疗,为0.19%。见表39。
表39 被调查居民医疗保险形式情况
类型 | 构成比(%) |
城镇职工 公费医疗 | 29.27 0.19 |
城镇居民 新农合 其它保险 未参加 其它 | 53.90 13.46 2.86 0.83 2.09 |
(3)一年患病医疗费用。
被调查居民一年门诊医疗费用为1536798元,平均医疗费用为975.74元,其中最高为45000元;累计住院费用为1128289元,平均医疗费用为716.37元,其中最高为60000元。见表40。
表40 被调查居民一年医疗费用
总计 | 自付 | |
住院累计费用(元) | 1128289 | 647581 |
门诊医疗累计费用(元) | 1536798 | 1278733 |
(一)膳食情况
1.蔬菜水果摄入量及摄入不足者比例。
(1)蔬菜摄入量。
15岁以上居民每天蔬菜食用量为269.19g,其中男性269.22g,女性269.23g;15-44岁年龄组为254.89g,45-59岁年龄组251.90g,≥60岁年龄组300.78g。见表41。
表41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蔬菜类每天食用量(克)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254.90 | 255.02 | 254.89 |
45- | 250.76 | 251.90 | 251.90 |
≥60 | 302.00 | 300.78 | 300.78 |
合计 | 269.22 | 269.23 | 269.19 |
(2)水果摄入量。
15岁以上居民每天水果食用量为217.18g,其中男性217.35g,女性217.34;15-44岁年龄组为238.71g,45-59岁年龄组213.80g,≥60岁年龄组199.02g。见表42。
表42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水果类每天食用量(克)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238.82 | 238.76 | 238.71 |
45- | 213.47 | 214.22 | 213.80 |
≥60 | 199.77 | 199.02 | 199.02 |
合计 | 217.35 | 217.34 | 217.18 |
(3)蔬菜摄入不足者比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蔬菜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应在300-500g,低于300g为摄入不足。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269.19g,摄入不足率为63.12%,其中男性65.28%,女性61.13%;15-44岁年龄组为66.89%,45-59岁年龄组60.00%,≥60岁年龄组49.71%。见表43。
表43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每人每天蔬菜摄入不足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69.03 | 64.92 | 66.89 |
45- | 62.58 | 57.76 | 60.00 |
≥60 | 51.77 | 47.56 | 49.71 |
合计 | 65.28 | 61.13 | 63.12 |
(4)水果摄入不足者比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水果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应在200-400g,低于200g为摄入不足。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217.18g,摄入不足率为29.21%,其中男性29.12%,女性29.29%;15-44岁年龄组为29.07%,45-59岁年龄组29.89%,≥60岁年龄组28.57%。见表44。
表44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每人每天水果摄入不足率(%)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31.23 | 27.34 | 29.07 |
45- | 26.72 | 32.26 | 29.89 |
≥60 | 23.08 | 33.82 | 28.57 |
合计 | 29.12 | 29.29 | 29.21 |
2.白肉摄入不足者所占比例。
(1)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38.7g,摄入不足率为88.56%,其中男性88.61%,女性76.81%;15-44岁年龄组为88.39%,45-59岁年龄组89.60%,≥60岁年龄组88.37%。见表45。
表45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白肉类每天食用量(克)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87.26 | 89.09 | 88.39 |
45- | 92.47 | 87.16 | 89.60 |
≥60 | 90.70 | 86.04 | 88.37 |
合计 | 88.61 | 76.81 | 88.56 |
(2)红肉类摄入过量者比例。
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104.6g,摄入过量率为23.23%,其中男性28.28%,女性18.42%;15-44岁年龄组为24.09%,45-59岁年龄组23.84%,≥60岁年龄组36.51%。见表46。
表46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每人每天红肉摄入过量的比例(%)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29.19 | 19.11 | 24.09 |
45- | 27.95 | 20.22 | 23.84 |
≥60 | 50.00 | 23.16 | 36.51 |
合计 | 28.28 | 18.42 | 23.23 |
3.油盐摄入量及摄入过量者比例。
(1)食盐摄入量。
15岁以上居民每天食盐食用量为5.24g,摄入量五年下降44%。其中男性5.23g,女性5.18g;15-44岁年龄组为5.1g,45-59岁年龄组5.31g,≥60岁年龄组5.21g。见表47。
表47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食盐每天食用量(克)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5.11 | 5.28 | 5.10 |
45- | 5.42 | 5.32 | 5.31 |
≥60 | 5.23 | 5.21 | 5.21 |
合计 | 5.23 | 5.18 | 5.24 |
(2)食用油摄入量。
15岁以上居民每天烹调油食用量为32.28g,食用量五年下降5.90%。其中男性32.28g,女性32.29g;15-44岁年龄组为31.38g,45-59岁年龄组34.27g,≥60岁年龄组32.82g。见表48。
表48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烹调油每天食用量(克)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31.41 | 31.40 | 31.38 |
45- | 34.30 | 34.27 | 34.27 |
≥60 | 32.95 | 32.82 | 32.82 |
合计 | 32.28 | 32.29 | 32.28 |
(3)食盐摄入过量者比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食盐每人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6g,超过6g为过量摄入。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5.24g,摄入过量率为37.90%,其中男性39.32%,女性36.58%;15-44岁年龄组为36.64%,45-59岁年龄组41.33%,≥60岁年龄组38.22%。见表49。
表49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每人每天食盐入过量的比例(%)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39.92 | 33.53 | 36.64 |
45- | 43.24 | 39.61 | 41.33 |
≥60 | 29.17 | 47.37 | 38.22 |
合计 | 39.32 | 36.58 | 37.90 |
(4)食用油摄入过量者比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食用油每人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25g或30g,超过30g为过量摄入。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32.28g,摄入过量率为42.03%,其中男性45.22%,女性39.04%;15-44岁年龄组为40.38%,45-59岁年龄组45.15%,≥60岁年龄组64.62%。见表50。
表50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每人每天食用油入过量的比例(%)
年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42.62 | 38.26 | 40.38 |
45- | 49.19 | 41.55 | 45.15 |
≥60 | 67.01 | 62.24 | 64.62 |
合计 | 45.22 | 39.04 | 42.03 |
4.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
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为27.49%,其中男性知晓率为23.76%,女性为31.28%;食品营养标签知晓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降低,知晓率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知晓率为32.79%。见表51。
表51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
年龄 | 知晓 | 不知晓 | |||
例数 | % | 例数 | % | ||
男性 | 15- | 129 | 26.82 | 352 | 73.18 |
45- | 33 | 17.84 | 152 | 82.16 | |
≥60 | 17 | 17.53 | 80 | 82.47 | |
合计 | 179 | 23.76 | 584 | 76.54 | |
女性 | 15- | 195 | 38.46 | 312 | 61.54 |
45- | 48 | 23.08 | 160 | 76.92 | |
≥60 | 11 | 18.45 | 86 | 88.66 | |
合计 | 254 | 31.28 | 558 | 68.72 | |
合计 | 15- | 324 | 32.79 | 664 | 67.21 |
45- | 81 | 20.61 | 312 | 79.39 | |
≥60 | 28 | 14.43 | 166 | 85.56 | |
合计 | 433 | 27.49 | 1142 | 72.51 |
5.低盐低脂饮食知晓率。
(1)低盐饮食知晓率。
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低盐饮食知晓率为17.97%,其中男性知晓率为18.34%,女性为23.39%;低盐饮食知晓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降低,知晓率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知晓率为20.75%。见表52。
表52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低盐饮食知晓率
年龄 | 知晓 | 不知晓 | |||
例数 | % | 例数 | % | ||
男性 | 15- | 61 | 12.68 | 420 | 87.32 |
45- | 24 | 12.97 | 161 | 87.03 | |
≥60 | 8 | 8.25 | 89 | 91.75 | |
合计 | 93 | 18.34 | 670 | 87.81 | |
女性 | 15- | 144 | 28.40 | 363 | 71.59 |
45- | 36 | 17.31 | 172 | 82.69 | |
≥60 | 10 | 10.31 | 87 | 89.69 | |
合计 | 190 | 23.39 | 622 | 76.60 | |
合计 | 15- | 205 | 20.75 | 783 | 79.25 |
45- | 60 | 15.27 | 333 | 84.73 | |
≥60 | 18 | 9.28 | 176 | 90.72 | |
合计 | 283 | 17.97 | 1292 | 82.03 |
(2)低脂饮食知晓率。
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低脂饮食知晓率为6.03%,其中男性知晓率为3.28%,女性为8.62%;低盐饮食知晓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降低,知晓率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知晓率为6.98%。见表53。
表53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低脂饮食知晓率
年龄 | 知晓 | 不知晓 | |||
例数 | % | 例数 | % | ||
男性 | 15- | 18 | 3.74 | 463 | 96.26 |
45- | 6 | 3.24 | 179 | 96.76 | |
≥60 | 1 | 1.03 | 96 | 98.97 | |
合计 | 25 | 3.28 | 738 | 96.72 | |
女性 | 15- | 51 | 10.06 | 456 | 89.95 |
45- | 16 | 7.69 | 192 | 92.31 | |
≥60 | 3 | 3.09 | 94 | 96.91 | |
合计 | 70 | 8.62 | 742 | 91.38 | |
合计 | 15- | 69 | 6.98 | 919 | 93.02 |
45- | 22 | 5.59 | 371 | 94.40 | |
≥60 | 4 | 2.06 | 190 | 97.93 | |
合计 | 95 | 6.03 | 1480 | 93.97 |
被调查居民中,总身体活动水平主要为中水平程度,占所有调查居民的45.46%,其次为低等水平,占44.06%,高等水平所占比例最低,为10.48%。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各年龄组中,45-59岁年龄组的高水平身体活动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其余无明显差异。见表54。
表54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身体活动水平情况
年龄 | 高水平 | 中度水平 | 低水平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男性 | 15- | 42 | 8.73 | 184 | 38.25 | 255 | 53.01 |
45- | 30 | 16.22 | 92 | 49.73 | 63 | 34.05 | |
≥60 | 13 | 13.40 | 56 | 57.73 | 28 | 28.87 | |
合计 | 85 | 11.14 | 332 | 43.51 | 346 | 45.35 | |
女性 | 15- | 30 | 5.92 | 221 | 43.59 | 256 | 50.49 |
45- | 35 | 16.83 | 109 | 52.40 | 64 | 30.77 | |
≥60 | 15 | 15.46 | 54 | 55.67 | 28 | 28.87 | |
合计 | 80 | 9.85 | 384 | 47.29 | 348 | 42.86 | |
合计 | 15- | 72 | 7.29 | 405 | 40.99 | 511 | 51.72 |
45- | 65 | 16.54 | 201 | 51.15 | 127 | 32.22 | |
≥60 | 28 | 14.43 | 110 | 56.70 | 56 | 28.87 | |
合计 | 165 | 10.48 | 716 | 45.46 | 694 | 44.06 |
(三)吸烟
1.现在吸烟率。
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现在吸烟率为19.75%,比2016年下降6.35%。男性38.93%,女性1.72%;15-44岁、45-59岁和≥60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8.12%、24.94%和17.53%。见表55。
表55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现在吸烟率
年龄分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调查人数 | % | 调查人数 | % | 调查人数 | % | |||
171 | 35.55 | 8 | 1.58 | 179 | 18.12 | |||
45- | 92 | 49.73 | 6 | 2.88 | 98 | 24.94 | ||
≥60 | 34 | 35.05 | 0 | 0.00 | 34 | 17.53 | ||
合计 | 297 | 38.93 | 14 | 1.72 | 311 | 19.75 |
2.戒烟率。
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成功戒烟率是9.42%,男性是8.45%,女性是25.00%。男性中,≥60岁年龄组的最高(21.74%),女性中,45-59岁年龄组的最高(25.00%)。见表56。
表56 不同性别、年龄吸烟者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
年龄分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成功戒烟人数 | 成功戒烟率 | 成功戒烟人数 | 成功戒烟率 | 成功戒烟人数 | 成功戒烟率 | |||
15- | 10 | 5.18 | 3 | 25.00 | 13 | 6.34 | ||
45- | 9 | 8.65 | 2 | 25.00 | 11 | 9.82 | ||
≥60 | 10 | 21.74 | 0 | 0.00 | 10 | 21.74 | ||
合计 | 29 | 8.45 | 5 | 25.00 | 34 | 9.42 |
3.开始吸烟年龄。
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8.60岁,其中,男性为18.79岁,女性为22.91岁;在分年龄组比较中,15-44岁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8.70岁,45-59岁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8.88岁,≥60岁年龄组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45岁。见表57。
表57 不同性别、年龄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岁)
年龄分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15- | 18.60 | 21.33 | 18.70 |
45- | 18.52 | 24.80 | 18.88 |
≥60 | 18.79 | 0.00 | 20.45 |
合计 | 18.79 | 22.91 | 18.95 |
4.被动吸烟率。
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被动吸烟率为50.66%,其中男性居民占49.50%,女性居民占51.26%。45-59岁年龄组被动吸烟率最高(55.16%),≥60岁年龄组最低(44.59%)。见表58。
表58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被动吸烟率
年龄分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不吸烟人数 | 被动吸 烟率(%) | 不吸烟人数 | 被动吸烟率(%) | 不吸烟人 数 | 被动吸 烟率(%) | ||||
15- | 288 | 50.00 | 495 | 50.30 | 786 | 50.19 | |||
45- | 81 | 55.56 | 200 | 55.00 | 281 | 55.16 | |||
≥60 | 51 | 37.25 | 97 | 50.52 | 148 | 44.59 | |||
合计 | 420 | 49.50 | 792 | 51.26 | 1212 | 50.66 |
1.饮酒率。
被调查居民中,饮酒率为35.11%,男性饮酒率为53.21%,女性为18.10%;各年龄组饮酒率不同,饮酒率随年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45-59岁年龄组饮酒率最高,为36.89%,其次为15-44岁年龄组,为36.84%,≥60岁年龄组最低,为22.68%。见表59。
表59不同性别、年龄居民12个月内饮酒率
年龄 分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调查 人数 | 12个月内饮酒率 | 调查人数 | 12个月内饮酒率 | 调查人数 | 12个月内饮酒率 | ||||||
15- | 250 | 51.98 | 114 | 22.49 | 364 | 36.84 | |||||
45- | 114 | 61.62 | 31 | 14.90 | 145 | 36.89 | |||||
≥60 | 42 | 43.29 | 2 | 2.06 | 44 | 22.68 | |||||
合计 | 406 | 53.21 | 147 | 18.10 | 553 | 35.11 |
2.饮酒频率。
在所有调查居民中,饮酒频率最高的是1-3天/月,占所有调查居民的12.95%,其次为少于1-2天/周和3-4天/周(与每天并列)饮用酒类的居民,占所有调查居民的比例分别为3.35%和3.37%,最低的是5-6天/周饮用酒类的居民,为2.29%。见表60。
表60 不同性别、年龄饮酒者饮酒频率
年龄组 | 每天 | 5-6天/周 | 3-4天/周 | 1-2天/周 | 1-3天/月 | 少于1天/月 | |||||||
人数 | 率(%) | 人数 | 率(%) | 人数 | 率(%) | 人数 | 率(%) | 人数 | 率(%) | 人数 | 率(%) | ||
男性 | 15- | 9 | 1.87 | 16 | 3.33 | 28 | 5.82 | 53 | 11.02 | 100 | 20.79 | 44 | 9.15 |
45- | 17 | 9.18 | 12 | 6.49 | 17 | 9.19 | 29 | 15.68 | 31 | 16.76 | 8 | 4.32 | |
≥60 | 21 | 21.65 | 0 | 0.00 | 3 | 3.09 | 4 | 4.12 | 9 | 9.28 | 5 | 5.15 | |
合计 | 47 | 6.15 | 28 | 3.67 | 48 | 6.29 | 86 | 11.27 | 140 | 18.35 | 57 | 7.47 | |
女性 | 15- | 2 | 0.39 | 8 | 1.58 | 4 | 0.78 | 11 | 2.17 | 52 | 10.26 | 37 | 7.29 |
45- | 2 | 1.44 | 0 | 0.00 | 1 | 0.48 | 3 | 1.44 | 12 | 5.77 | 12 | 5.77 | |
≥60 | 1 | 1.03 | 0 | 0.00 | 0 | 0.00 | 0 | 0.00 | 0 | 0.00 | 1 | 1.03 | |
合计 | 6 | 0.74 | 8 | 0.99 | 5 | 0.62 | 14 | 1.72 | 64 | 7.88 | 50 | 6.16 | |
合计 | 15- | 11 | 1.11 | 24 | 2.43 | 32 | 3.24 | 64 | 6.48 | 152 | 15.38 | 81 | 8.19 |
45- | 20 | 5.09 | 12 | 3.05 | 18 | 4.58 | 32 | 8.14 | 43 | 10.94 | 20 | 5.09 | |
≥60 | 22 | 4.34 | 0 | 0.00 | 3 | 1.55 | 4 | 2.06 | 9 | 4.64 | 7 | 3.61 | |
合计 | 53 | 3.37 | 36 | 2.29 | 53 | 3.37 | 100 | 3.35 | 204 | 12.95 | 107 | 6.79 |
3.危险饮酒及有害饮酒。
饮酒者中危险饮酒率是0.89%,其中男性危险饮酒率为1.97%,女性危险饮酒率为0.25%。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是0.38%,其中男性有害饮酒率为0.66%,女性有害饮酒率为0.12%。见表61。
表61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饮酒者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
年龄 分组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调查人数 | 危险饮 酒率 | 有害饮酒率 | 调查 人数 | 危险饮酒率 | 有害饮酒率 | 调查 人数 | 危险饮酒率 | 有害饮酒率 | |||
15- | 9 | 1.46 | 0.42 | 2 | 0.19 | 0.19 | 10 | 0.71 | 0.30 | ||
45- | 7 | 2.70 | 1.08 | 0 | 0.00 | 0.00 | 7 | 1.27 | 0.51 | ||
≥60 | 2 | 1.03 | 1.03 | 0 | 0.00 | 0.00 | 3 | 1.03 | 0.51 | ||
合计 | 18 | 1.97 | 0.66 | 3 | 0.25 | 0.12 | 20 | 0.89 | 0.38 |
1.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
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54.41%,其中男性知晓率为51.38%,女性为57.27%;高危人群标准知晓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降低,知晓率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知晓率为58.01%。见表62。
表62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高危人群标准的知晓率
年龄 | 知晓 | 不知晓 | |||
人数 | % | 人数 | % | ||
男性 | 15- | 263 | 54.68 | 218 | 45.32 |
45- | 88 | 47.57 | 97 | 52.43 | |
≥60 | 41 | 42.27 | 56 | 57.73 | |
合计 | 392 | 51.38 | 371 | 48.62 | |
女性 | 15- | 309 | 61.19 | 196 | 38.81 |
45- | 116 | 55.50 | 93 | 44.50 | |
≥60 | 40 | 40.82 | 58 | 59.18 | |
合计 | 465 | 57.27 | 347 | 42.73 | |
合计 | 15- | 572 | 58.01 | 414 | 41.99 |
45- | 204 | 51.78 | 190 | 48.22 | |
≥60 | 81 | 41.54 | 114 | 58.46 | |
合计 | 857 | 54.41 | 718 | 45.59 |
2.高血压知晓率。
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高血压知晓率为90.41%,其中男性知晓率为88.86%,女性为91.87%;高血压知晓率最高的是≥60岁年龄组,知晓率为92.82%。见表63。
表63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
年龄 | 知晓 | 不知晓 | |||
人数 | % | 人数 | % | ||
男性 | 15- | 426 | 88.57 | 55 | 11.43 |
45- | 165 | 89.19 | 20 | 10.81 | |
≥60 | 87 | 89.69 | 10 | 10.31 | |
合计 | 678 | 88.86 | 85 | 11.14 | |
女性 | 15- | 464 | 91.88 | 41 | 8.12 |
45- | 188 | 89.95 | 21 | 10.05 | |
≥60 | 94 | 95.92 | 4 | 4.08 | |
合计 | 746 | 91.87 | 66 | 8.13 | |
合计 | 15- | 890 | 90.26 | 96 | 9.74 |
45- | 363 | 92.13 | 31 | 7.87 | |
≥60 | 181 | 92.82 | 14 | 7.18 | |
合计 | 1424 | 90.41 | 151 | 9.59 |
3.糖尿病知晓率。
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糖尿病知晓率为65.71%,其中男性知晓率为62.91%,女性为68.35%;糖尿病知晓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升高,知晓率最高的是≥60岁年龄组,知晓率为86.67%。见表64。
表64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糖尿病的知晓率
年龄 | 知晓 | 不知晓 | |||
人数 | % | 人数 | % | ||
男性 | 15- | 285 | 59.25 | 196 | 40.75 |
45- | 109 | 58.92 | 76 | 41.08 | |
≥60 | 86 | 88.66 | 11 | 11.34 | |
合计 | 480 | 62.91 | 283 | 37.09 | |
女性 | 15- | 328 | 64.95 | 177 | 35.05 |
45- | 144 | 68.90 | 65 | 31.10 | |
≥60 | 83 | 84.69 | 15 | 15.31 | |
合计 | 555 | 68.35 | 257 | 31.65 | |
合计 | 15- | 613 | 62.17 | 373 | 37.83 |
45- | 253 | 64.21 | 141 | 35.79 | |
≥60 | 169 | 86.67 | 26 | 13.33 | |
合计 | 1035 | 65.71 | 540 | 34.29 |
4.体重知晓率。
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体重知晓率为97.97%,其中男性知晓率为97.38%,女性为98.52%;体重知晓率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知晓率为98.48%。见表65。
表65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体重的知晓率
年龄 | 知晓 | 不知晓 | |||
人数 | % | 人数 | % | ||
男性 | 15- | 473 | 98.34 | 8 | 1.66 |
45- | 180 | 97.30 | 5 | 2.70 | |
≥60 | 90 | 92.78 | 7 | 7.22 | |
合计 | 743 | 97.38 | 20 | 2.62 | |
女性 | 15- | 498 | 98.61 | 7 | 1.39 |
45- | 206 | 98.56 | 3 | 1.44 | |
≥60 | 96 | 97.96 | 2 | 2.04 | |
合计 | 800 | 98.52 | 12 | 1.48 | |
合计 | 15- | 971 | 98.48 | 15 | 1.52 |
45- | 386 | 97.97 | 8 | 2.03 | |
≥60 | 186 | 95.38 | 9 | 4.62 | |
合计 | 1543 | 97.97 | 32 | 2.03 |
5.腰围知晓率。
本次被调查的居民中,腰围知晓率为60.38%,其中男性知晓率为56.49%,女性为64.04%;腰围知晓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降低,腰围知晓率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知晓率为63.89%。见表66。
表66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腰围的知晓率
年龄 | 知晓 | 不知晓 | |||
人数 | % | 人数 | % | ||
男性 | 15- | 283 | 58.84 | 198 | 41.16 |
45- | 98 | 52.97 | 87 | 47.03 | |
≥60 | 50 | 51.55 | 47 | 48.45 | |
合计 | 431 | 56.49 | 332 | 43.51 | |
女性 | 15- | 347 | 68.71 | 158 | 31.29 |
45- | 132 | 63.16 | 77 | 36.84 | |
≥60 | 41 | 41.84 | 57 | 58.16 | |
合计 | 520 | 64.04 | 292 | 35.96 | |
合计 | 15- | 630 | 63.89 | 356 | 36.11 |
45- | 230 | 58.38 | 164 | 41.62 | |
≥60 | 91 | 46.67 | 104 | 53.33 | |
合计 | 951 | 60.38 | 624 | 39.62 |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成为本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官渡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所占比例达到14.99%,老年人口两周患病率、住院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恶性肿瘤患病率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突出,成为官渡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居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
1.超重、肥胖人群所占比例较高。
被调查居民中超重率为32.44%,其中男性为38.53%,女性为26.72%;15-44岁年龄组为28.19%,45-59岁年龄组为44.16%,≥60岁年龄组为32.82%。被调查居民中肥胖率为13.84%,其中男性为15.60%,女性为12.19%;15-44岁年龄组为12.07%,45-59岁年龄组为15.74%,≥60岁年龄组为18.97%。
2.从不锻炼率偏高。
经过分析,本次调查人群的经常锻炼率为62.66%,其中男性的经常锻炼率为62.25%,女性的经常锻炼率为63.05%,女性的经常锻炼率高于男性;从年龄分布来看≥60岁年龄组的经常锻炼率最高,为74.22%,其次为45-59岁年龄组的73.28%,最低的是15-45岁年龄组的56.17%。从不锻炼率为37.33%,其中男性的从不锻炼率为37.74%,女性的从不锻炼率为36.94%,男性的从不锻炼率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来看,15-44岁年龄组的从不锻炼率最高,为43.83%,其次为45-59岁年龄组的26.72%,最低的是≥60岁年龄组的37.33%。本地区居民的从不锻炼率偏高。
3.饮食习惯不合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奶类及其制品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应在300g左右,低于300g为摄入不足。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70.9g,摄入不足率为97.41%,其中男性97.46%,女性97.38%;15-44岁年龄组为97.32%,45-59岁年龄组99.21%,≥60岁年龄组96.6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蔬菜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应在300-500g,低于300g为摄入不足。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266.8g,摄入不足率为63.12%,其中男性65.28%,女性61.13%;15-44岁年龄组为66.89%,45-59岁年龄组60.00%,≥60岁年龄组49.7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水果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应在200-400g,低于200g为摄入不足。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217.2g,摄入不足率为29.21%,其中男性29.12%,女性29.29%;15-44岁年龄组为29.07%,45-59岁年龄组29.89%,≥60岁年龄组28.57%。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38.7g,摄入不足率为88.56%,其中男性88.61%,女性76.81%;15-44岁年龄组为88.39%,45-59岁年龄组89.60%,≥60岁年龄组88.37%。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104.6g,摄入过量率为23.23%,其中男性28.28%,女性18.42%;15-44岁年龄组为24.09%,45-59岁年龄组23.84%,≥60岁年龄组36.5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食用油每人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25g或30克,超过30g为过量摄入。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32.28g,摄入量五年下降5.9%,摄入过量率为42.03%,其中男性45.22%,女性39.04%;15-44岁年龄组为40.38%,45-59岁年龄组45.15%,≥60岁年龄组64.6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食盐每人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6g,超过6g为过量摄入。官渡地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5.24g,摄入过量率为37.90%,摄入量五年下降44%。其中男性39.32%,女性36.58%;15-44岁年龄组为36.64%,45-59岁年龄组41.33%,≥60岁年龄组38.22%。在膳食结构方面,以谷类、蔬菜、水果、红肉为主,蛋类、水产、薯类食用的频率相对较少,另外,从摄入量来看,本地区居民蔬菜、水果、乳制品摄入不足,红肉摄入过多,食用油、食盐摄入适中。
4.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不容乐观。
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现在吸烟率为19.75%,男性38.93%,女性1.72%;15-44岁、45-59岁和≥60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8.12%、24.94%和17.53%。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8.60岁,其中,男性为18.79岁,女性为20.29岁;在分年龄组比较中,15-44岁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8.70岁,45-59岁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8.88岁,≥60岁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45岁。调查人群现在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2.73支,男性是5.44支,女性是0.29支。男性中,45-59岁年龄组的最高(8.18支),女性中,45-59岁年龄组的最高(0.18支)。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被动吸烟率为50.66%,其中男性居民占49.50%,女性居民占51.26%。45-59岁年龄组被动吸烟率最高(55.16%),≥60岁年龄组最低(44.59%)。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成功戒烟率是9.42%,男性是8.45%,女性是25.00%。男性中,≥60岁年龄组的最高(21.74%),女性中,45-59岁年龄组的最高(25.00%)。在本地区的人群中,吸烟人群主要为男性,吸烟率及吸烟量偏高,从而导致二手烟暴露率久高不下,应该多加强二手烟暴露的宣传,从而更好的减少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情况,普遍存在的吸烟行为,易引起多种慢性疾病,影响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
5.危险及有害饮酒情况不容乐观。
被调查居民中,饮酒率为35.11%,男性饮酒率为53.21%,女性为18.10%;各年龄组饮酒率不同,饮酒率随年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15-44岁年龄组饮酒率最高,为36.98%,其次为44-59岁年龄组,为36.84%,≥60岁年龄组最低,为22.68%。在所有调查居民中,饮酒频率最高的是1-3天/月,占所有调查居民的12.59%,其次为少于1天/月和1-2天/周饮用酒类的居民,占所有调查居民的比例分别为3.35%和3.37%,最低的是5-6天/周饮用酒类的居民,为2.29%。在调查人群中,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2.83g,男性和女性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5.46g和0.35g,男性酒精摄入量明显高于女性;在年龄分布上看,45-59岁年龄组摄入最高,达4.59g,其次为≥60岁年龄组,为3.42g,最低的是44-59岁年龄组,为1.98g。饮酒者中危险饮酒率是0.89%,其中男性危险饮酒率为1.97%,女性危险饮酒率为0.25%。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是0.38%,其中男性有害饮酒率为0.66%,女性有害饮酒率为0.12%。在本地区的人群中,饮酒行为较为常见,易引起多种慢性疾病,影响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应该多加强饮酒危害宣传。
6.慢性病相关知晓率有待提高。
居民对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为27.49%,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54.41%,血压知晓率为90.41%,血糖知晓率为65.71%,体重知晓率为97.97%,腰围知晓率为60.38%。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和腰围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居民慢性病患病形式严峻
1.高血压情况。
本次被调查15岁及以上的1575名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30%,男性患病率比女性患病高,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37%,女性为9.36%;高血压患病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提高,发病率最高的是≥60岁年龄组,患病率达23.59%。高血压的知晓率为72.47%(30岁以上高血压知晓率为69.75%,≥60%),其中男性知晓率为84.31%,女性为56.58%;高血压知晓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降低,知晓率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知晓率为89.80%。自报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37.08%;男性治疗率(41.18%)明显高于女性(31.58%),治疗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其中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其次为≥60岁年龄组,最低的是45-59岁年龄组,分别是59.18%、39.13%和22.86%。做到有效控制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同时将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的自报高血压患者服药控制率为47.75%,其中男性的控制率(57.84%)明显高于女性(34.21%);自报服药控制率最高年龄组为15-44岁年龄组,为81.63%。
2.糖尿病情况。
被调查15岁及以上的1575名居民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56%,男性患病率比女性患病高,其中男性发病率为8.39%,女性为6.77%;糖尿病患病情况随年龄增加而逐步提高,发病率最高的是≥60岁年龄组,发病达23.08%。糖尿病的知晓率为63.87%(18岁以上糖尿病知晓率≥55%),其中男性知晓率为67.19%,女性为60.00%;知晓率最高的是45-59岁年龄组,知晓率为71.15%。自报糖尿病患者治疗率为79.83%;男性治疗率(84.38%)明显高于女性(74.55%),治疗率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趋势,其中最高的是15-44岁年龄组,其次为≥60岁年龄组,最低的是45-59岁年龄组,分别是86.36%、84.44%和73.08%。做到有效控制血压(测量空腹血糖≤7.0mmol/L)的自报糖尿病患者服药控制率为87.39%,其中男性的控制率(90.63%)高于女性(83.63%);自报服药控制率最高年龄组为45-59岁年龄组,为90.38%。
3.血脂情况。
被调查15岁及以上的1575名居民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2%,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59%和7.76%,≥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为12.82%。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4.76%,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59%和4.93%,≥60岁年龄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最高为7.6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13.84%,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率分别为18.35%和9.61%,45-59岁年龄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最高为15.2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9.56%,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3.72%和15.64%,45-59岁年龄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最高为26.90%。
4.其它自报慢性病情况。
被调查居民自报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COPD、哮喘和恶性肿瘤四种。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1.46%,COPD患病率为0.44%,哮喘患病率为0.51%,恶性肿瘤患病率为0.44%。
(四)疾病负担严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官渡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6.16%,两周卧床率为1.46%,两周休工(休学)率为0.95%,千人口两周患病天数、两周千人卧床天数和两周千人休学(工)天数分别为332.70天、48.25天和27.94天。被调查居民一年门诊医疗费用为1536798元,平均医疗费用为975.74元,其中最高为45000元;累计住院费用为1128289元,平均医疗费用为716.37元,其中最高为60000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官渡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6.16%,两周就诊率为5.01%。过去1年住院率为5.02%,低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所得结果(6.84%)。官渡区两周患病居民未就诊率为18.56%,低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所得结果(37.60%)。两周患病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感病轻,占61.11%。
1.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是慢性病防控重点干预的人群。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住院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恶性肿瘤患病率等指标均最高,可见官渡区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突出,是社区重点干预人群。
2.45-59岁人群是预防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人群。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40~59岁中年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上升迅速,同时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不良生活习惯、吸烟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仍然很严重。如果不加以干预和控制,40~59岁中年人群也将很快发展为慢性病患者,因此中年人群为慢性病的关键人群。
(二)防控目标和评价标准
1.防控的目标。
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加强残疾预防宣传,提高残疾健康服务质量,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到2022年,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0.01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1岁。到2030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度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到2030年,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2.60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1)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全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指导居民控制超重、肥胖、腰围、血压和血糖水平,促进居民掌握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2)加强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发现与登记,通过门诊医疗、主动筛查、流行病学调查、全民体检、社区巡诊、疾病报告等多种途径,早期发现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纳入相应的人群管理。
(3)加强高危人群干预,对纳入管理的慢性病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指导,减少或延缓慢性病的发生。
(4)加强慢性病患者管理,提高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并发症或残疾的发生。
(5)加强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建设,提高防治队伍的技能水平。
2.评价标准。
(1)多级卫生机构各司其职,加强合作,上级卫生机构加大对下级机构人员的培训、督导、指导工作。
(2)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提高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增加基层医生培训学习的机会。
(3)与患者做好沟通,以尽可能做到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减少慢性病患者病情的恶化或减少慢性病患者并发症的出现。
(4)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加大健康教育,增加群众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
(三)行动措施
针对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官渡区可按照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慢性病患者。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其纳入管理,建立基本健康档案,通过定期随访、调整药物、合理膳食指导、身体活动指导、健康知识传播等措施,良好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减少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提升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高危人群。
通过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自助检测点、全民体检、项目调查、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等方式,主动筛查慢性病高危人群,并纳入高危人群管理,建立基本健康档案,每半年做一次相关体格检查和健康咨询,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慢性病的目的;同时,对纳入管理的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促使高危人群改变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特别是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慢性病危害因素水平,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3.一般人群。
在社区居民中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具体内容包括:
(1)政府倡导和推动。
官渡区政府逐步出台支持性政策、策略及措施,例如落实工间操制度、职工体检等;开展“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食堂”、“示范餐厅”等示范创建活动。
(2)努力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以及网络等传播媒体手段,定期刊登或播放慢性病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形成鼓励全民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采用多种形式与企业、团体、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合作,规范合作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自在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力量和作用,形成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合力。
(4)大力普及健康相关知识。
根据不同人群(幼儿及家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机关人群、家庭主妇、老年人)特点,以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采用不同传播载体,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
(5)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分阶段推出不同行动板块和技术措施,使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全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觉行动,并打造长期战略品牌。
①推出行动技术方案和技术工具。
推出膳食和身体活动技术指导方案和简便易行适用于个人、家庭和集体单位的支持工具,用于鼓励和帮助家庭、个人及集体人群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要动态评价行动效果。
②创造支持环境。
支持社区、学校、单位和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家庭老传少、少帮老,发展志愿者队伍,形成支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立体环境。
③提供服务。
鼓励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为个人、家庭和集体人群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咨询和有关技术服务。
(6)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慢性病防控队伍的能力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