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逻辑的力量——官渡区高中语文“双新”备课二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11月10日下午14:00,官渡区高中“双新”集体备课语文二组的成员来到官渡区第六中学大会议室,参与本期集体备课组的活动。此次活动主要由两节同课异构课展示和说课评课组成。官渡区第六中学的陶淑楠老师和昆明市第九中学的王丹凝老师承担了此次示范课任务。
此次教学内容《逻辑的力量》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能够用逻辑知识辨析信息,把握事实真相,发现语言表达中潜藏的逻辑谬误。在此次活动之前,不少教师反映本单元教学存在诸多困难,故备课组决定选取本单元作为示范课内容,以同课异构的方式为备课组成员提供参考,并借此机会交流想法。
来自官渡区第六中学的陶淑楠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率先开展示范课。她以“中国威胁论”喧嚣再起作为话题引入,给学生布置了课堂任务:即如何驳斥“中国威胁论”等言论。部分学生虽然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辩论话题,但此时仍感到无所适从。陶老师接下来设置的活动则引领学生一步步掌握逻辑规律,理解推理规则。学生们先是通过集体讨论,分析例句,并在对照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专业概念的情况下对例句逻辑谬误种类进行归类;之后,学生们在陶老师的引导下,以几个小故事为切入点,完成了推理活动,并理解推理规则,掌握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最后,以开头的情景作为结尾,要求学生运用有效的逻辑推理方式完成一则驳论文,始于任务,终于任务。
来自昆明市第九中学的王丹凝老师的课程导入则较为“接地气”,她通过分析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三长一短选择短“等”技巧口诀,提出“逻辑谬误“的概念,并顺水推舟,以”昆明人不吃米线便不配做昆明人“等逻辑谬误,明确逻辑的基本规律:充足理由律。此外,王老师还用一个“国王与犯人”的小故事推理出了不矛盾律、排中律与同一律。之后,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完成了学习任务单,并针对课程开头提出的谬论“进行快意反驳。在课程的最后,王老师要求学生参与辩论赛,查阅相关资料为此做好准备。学生跟随王老师的节奏,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
区教研员张文熙老师对两节示范课作了简明扼要的点评。她指出,两位老师的课都做到了始于情境,终于情境,这是值得肯定的。陶老师的教学结构符合要求,但应针对大情境有效筛选教学内容;而王老师的课堂则较有趣味性,但在“圆形设计”上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张文熙老师感谢了两个学校备课组对此次活动作出的努力,强调目前教材及教学的难度,鼓励成员们多进行交流。最后,“双新”备课组长王雪梅老师向在场老师讲述下个月的活动计划及内容,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希望高中语文 “双新”集体备课活动能越办越好!
信息来源:官渡区第六中学